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评论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0月21日,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德州)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以“芯”为媒、以“智”会友,是德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举措,必将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人工智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德州市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起势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推进。
  但也要看到,我市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站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能否抓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对于我市加快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抢占新赛道、擘画“芯”蓝图,企业是主体,核心引擎是创新。德州得以建设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离不开有研、先导、英望、威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地,我市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上的长足发展,同样离不开华鲁恒升、索通发展等企业在“智能工厂”方面的不懈探索。
  聚焦新赛道持续发力,必须更加主动靠前做好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集成电路相关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企业拥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特别是集成电路方面,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进“以商招商”“以链招商”,按照全周期、全要素理念推动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广大企业家要把准市场风向,努力在投产达效上下功夫,舍得把真金白银花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成果运用上,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锻造一批“撒手锏”技术,推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努力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
  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市场机制调节、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加迸发。点亮“芯”火种,铸就“芯”引擎,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及时出台、调整优化政策举措,更加有效地提供要素保障,竭尽所能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为企服务生态,政企同心奋力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德州市正在编制“十五五”规划,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都是规划中的战略重点。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把准方向,坚持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德州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