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焕新城市商业 塑造消费优势——
首店“流量”撬动消费增量
□文/图本报记者刘春杨本报通讯员苏宸

消费者在P9P9 BAKERY面包店首店试吃


消费者在361°超品店首店选购衣服


  天衢新区上影国际影城开启悬浮立体飞跃观影新体验;禹城市落地华为德州首家新形象体验店;齐河县万达广场海底捞试营业首日销售额即达6.5万元……当前,各地正竞相激发消费潜力。我市敏锐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将首店经济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关键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活动引流、载体升级协同发力,推动商业动能从吸引短期“流量”向创造长期“留量”转变。
政策引领 首店生态“活水来”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首次开设的门店,是城市商贸活力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提振消费“五大工程”,即商品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跃升、农村消费挖潜、国际消费拓展。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与服务机制,为首店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国庆假期,众多首店成为消费市场亮点。10月6日,禹城市德百广场华为体验店内人头攒动。“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新奇,能更深入地了解产品性能。”市民张子萱为父母选购了一款有监测血压功能的智能手表。
  “这家首店在店面形象、产品展示、服务体验上全面创新,将体验店和智能生活馆相结合,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家电商场经理李超说。禹城市商务局流通科科长李梅介绍,华为德州首家新形象体验店于今年5月入驻,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首发场景。
  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作,德州市商务局结合本地消费特征进行项目对接、落地审批,并主动了解首店面临的困难与诉求,提供精准的政策和要素保障,让品牌引得进、落得下、活得好。目前,全市已吸引170个知名品牌落户。
业态融合 场景再造“留住人”
  10月7日,澳德乐时代广场361°超品店比平时更加热闹繁忙。“8月22日开业当天,品牌方捐赠了百万元的消费券。”店长张凤蕊回忆,全球品牌代言人阿隆·戈登与市民互动,现场人山人海,线上直播流量持续火爆。澳德乐时代广场副总经理王卫卫称,该店开业以来满足了全年龄段客群的多场景装备需求,客流量整体提升20%。
  “首店+”多元业态融合,正在打造能留住人、打动人的消费新场景。带着这一思路,我市积极发展“首店+首发”“首店+展览”“首店+赛事”“首店+科技”等复合业态,结合消费需求和商圈特点,优化首店要素配置,推动消费新业态从“引入”到“生长”、从“单点”向“集群”升级。
  “我们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实行精准的品牌引入策略。”德州市商务局流通科科长张健介绍,在核心商圈、区域商业中心,引进国际品牌、国内新兴品牌、区域首店;在社区商业中心发展特色首店,支持本土生活服务类首店发展。“老商场+新业态”的组合,推动了场景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一区一特色”,增强了用户黏性,激活消费市场。
  从宁津德百卡萨帝001号店的“场景化+沉浸式”展厅,到齐河万达广场街舞赛事首秀吸引年轻群体,不难看出,首店经济绝非简单的引进和门店数量的叠加,拥有独特价值和新颖体验,才能带来核心竞争力。
载体焕新 首店经济“长起来”
  首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平台载体支撑以及商业流量与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
  “我们引导传统商圈加快提档升级,鼓励商业综合体选择客流量较为集中、业态互补、改造成本低、曝光度高的具体空间,引入知名品牌旗舰店、概念店。”张健表示,通过引导传统商场腾退低效店铺,灵活运用闲置空间,可实现“微更新+场景再造”,从而推动核心商圈提质,特色街区赋能,新兴载体创新。
  优质载体以首店“流量”撬动消费增量,释放出巨大能量。澳德乐时代广场引入可隆、超级安踏等100余家鲁西北首店,单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德百集团打造“9Z潮聚空间”孵化器,引进星巴克臻选店等首店品牌,并与海洋馆、音乐节等业态联动,形成持续的消费热潮。
  为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首店,我市深挖区域特色资源,引导本地品牌在产品、服务、业态等多维度创新,探索“特色美食+文创IP”,孵化“老字号+新业态”首店,支持跨界联名首店,让商业载体与首店品牌实现协同发展。德州扒鸡推出休闲零食子品牌“鲁小吉”,开发了奥尔良鸡腿、自热鸡煲等新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乐陵市依托独具特色、国际领先的体育产业,打造全国首家泰山体育超级工厂店,体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新品牌、新业态的涌现,促进消费能级跃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德州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逯泽生表示,将持续厚培首店经济发展土壤,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打造特色商圈和街区,推动我市首店经济从“流量吸引”向“价值创造”深化,使其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引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首店“流量”撬动消费增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