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秋季防燥养肺正当时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王琰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也进入一个调整和适应的阶段。从中医角度看,秋季五行属金,在气候上与“燥”对应,在五脏上与“肺”对应,人体最易出现秋燥。“秋季养生以防秋燥、强肺气为重点,为冬天打好基础。”德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林丽说。
  秋季主气为“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秘结、皮肤干裂等,甚至引起燥咳、痰中带血丝等问题。防秋燥,首先应增加每日饮水量,饮食上根据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适当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百合、银耳等;少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等;多吃酸味食物,如葡萄、柑橘、柚子等。但酸性食物不宜一次性食用过多,以免伤脾胃。
  强肺气。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外邪更容易从口鼻而入、攻击肺部,导致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人们应重视养肺、强肺气,保护身体健康。”林丽说。肺的功能在于呼吸,更与“气”的强弱密切相关。一个人气足,肺功能自然强健。现代医学也证实,适量运动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可增强肺活量,改善氧气供给。林丽推荐有氧运动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前者包括快走、骑车、游泳等,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钟;腹式呼吸,平躺或坐姿,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长期坚持可以提高肺泡的通气效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秋季防燥养肺正当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