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聚人才兴产业 筑链条促融合
——京津冀鲁(德州)人力资源赋能制造业发展供需交流会侧记
  

□本报记者邓静 本报通讯员张逸佳 王佳芬
  9月29日,山东四方技师学院内人流如织,京津冀鲁(德州)人力资源赋能制造业发展供需交流会暨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聚才兴业”供需对接活动在这里启幕。
  签约是当天的“重头戏”。现场,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訾金星与山东聚星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杰紧紧握手。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携手,更是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德州与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山东省与京津冀人力资源协作的桥头堡城市。本次大会汇集了来自京津冀鲁4省(市)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方,130多位专家、企业高管与德州200余家关键产业链企业进行深度对接。
  訾金星坦言:“公司在航空模锻、高端铸钢、风电结构件焊接等领域的高端人才稀缺。与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不仅响应速度快,推荐的人才也更精准,有效解决了我们的引才难题。”
  “我们正在将赛事服务从制造业原有业务中剥离,衍生出生产性服务业新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产品。”泰山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监刘祥峰道出了制造业企业的新需求,“通过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深度合作,我们解决了技能人才缺口问题,更提升了赛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当天,类似的深度合作签约共进行了5场,涵盖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用工服务等多个领域。
  主题交流环节,一场关于破解“用工荒”的讨论热烈展开。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霍彪表示:“当前制造业‘用工荒’呈现出季节性、技能型、区域性三重叠加的复杂态势。”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令人耳目一新——通过搭建数智化用工平台破解季节性缺工,构建政校企协同生态攻克技能型缺工,深化区域人才供应链缓解区域性缺工。霍彪特别提出“潮汐用工”机制,建议借助人力资源平台开发用工需求预测模型,建立“共享员工联盟”,实现企业间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从一时应急走向常态共赢。
  山东德仁四方人才集团副总经理栾庆华用数据说话:“通过‘精准招聘+产教融合’体系,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90%以上,起薪较同类院校高15%,职业忠诚度提升25%。”面对制造业新需求,集团正全力打造“全链条、深融合、数字化、国际化”的服务体系。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沈志歈对德州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德州在破解企业出海人才困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深化属地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中资制造业企业培养人才,实现降本增效,这一做法极具创新性。”
  产业人才一站式供需对接“市集”现场人头攒动,汇聚了2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4300个就业岗位。在直播带岗专区,“HR”主播们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我们的设备操作岗,月薪6000元至1万元……”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人事科科长霍立艳的直播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求职者关注。通过这样清晰的讲解,岗位信息一目了然,人才对接变得直观高效。
  我市已连续3年举办人力资源京津冀鲁行业交流共建活动。目前已引进诚通人力、小爱科技等头部机构,培育“四方技工”“中聚共享销售”等一批服务制造业的专业品牌,并与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常态化业务往来。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科长刘玉苹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626家,年营业收入突破64亿元。今后,德州将继续深化区域协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聚人才兴产业 筑链条促融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