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鲁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在我市举行
厚植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沃土

  本报讯(记者杨鸣宇 通讯员张金烁)9月2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鲁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暨2025德州市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会在我市举行。京津冀与省内高校院所专家、鲁西五市代表、新材料企业负责人等15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新材料产业前沿科技,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信息融通、供需对接、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共谋新材料产业的协同创新与未来蓝图,赋能鲁西五市高质量发展。
  “新材料产业是我市聚力打造的重点产业,拥有246家规上企业2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这是德州新材料产业的底气。”副市长陈晓强在致辞中用数据勾勒发展底色,更传递合作诚意,“期待与京津冀、鲁西兄弟城市深化协作,在新材料领域联合攻关,打造科技互融、人才互通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活动现场,“中关村·鲁西五市人才科创联盟”成立与中关村(德州)人才科技创新基地揭牌,为跨区域协同筑牢载体,按下资源流动“加速键”。“我们将定期组织专家走访、技术对接,发挥中关村科创辐射与人才引领优势,结合鲁西产业特色打造资源汇聚‘强磁场’、融合共生‘新平台’、创新发展‘增长极’。”中关村人才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师晓燕说。
  “平台建成能让我们直接共享中关村、其他地市的人才库、技术库,不出德州就能对接顶尖资源。”山东双一科技项目专员夏海龙感慨道。
  市新材料产业链办公室副主任张勇进一步阐释:“联盟与基地将整合技术、人才、资本与产业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四链’聚合融通,为高端人才引育提供支撑,成为区域合作新标杆。”
  签约成为整场活动的“重头戏”。此前,德州各级部门与企业精准对接高校院所、央企强企,开展多轮产学研交流,成功促成一批项目合作。现场共有16个项目签约,合作内容覆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投资扩建等关键环节。“这对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具有重要价值。”张勇表示。
  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环节,“问题清单”与“技术清单”碰撞热烈。山东绿能环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军直奔主题:“电池型号繁多导致人工拆解效率低,急需在AI视觉识别、电器控制、机械结构领域突破,打造人机协同设备实现24小时作业。”多位高校专家专心记录,准备会后对接。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王可也发布了需求:“PET切片黏度偏低制约质量,需建立熔融温度与纤维指标对应模型,亟待开发胎基布适配新型阻燃剂。”同样获得与会专家积极回应。
  专家路演则为企业带来“技术盛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坤以“绿色能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为题,结合实验数据与应用案例,详解前沿技术落地前景。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孟祥福更是“双向参与”——既与乐陵市瑞邦铸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签下“耐高温冲刷铝合金轮毂模具涂料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又在《功能性涂层材料的装备、应用以及产业化》路演中分享研发进展,其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内容让企业代表直呼“解渴”。
  “我特别关注天鼎丰公司刚才发布的阻燃性需求,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孟祥福说。
  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孙俊良以《锂钠电二次电池技术发展前沿》为题的主旨演讲,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为现场嘉宾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路径。“听完孙教授的讲解,我进一步明确了突破方向。”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徐士立深有感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厚植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沃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