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市场监管局以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
专利技术从“书架”走向生产线

  本报讯(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赵伟)8月12日,在保龄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赤藓糖醇晶体如雪花般落下,这条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正是得益于11件授权专利的“硬支撑”。
  2024年,仅这项专利产品就为企业带来5.16亿元营收,占主营业务的21.49%。通过“定制化专利菜单”等创新举措,市市场监管局以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让专利技术从“书架”走向生产线,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功能糖是德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如何让专利技术精准“滴灌”企业?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省内外专家团队,先后到20余家功能糖企业实地调研,通过专业测评和大数据分析,绘制出10余份科创企业画像,深挖技术创新需求。
  “就像给产业开‘药方’,先得摸清‘病因’。”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负责人说。基于调研,制定出台《功能糖产业专利转化工作推进方案》,高标准建起功能糖产业专利池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起“专利入池—价值挖掘—成果转化”闭环机制。如今,在专利技术加持下,保龄宝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优化菌种,赤藓糖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产业升级的“领头雁”。
  “过去寻找技术合作像大海捞针,现在‘菜单’上明明白白,我们‘点单’就行!”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定制化专利菜单”感慨。针对专利转化“供需错位”痛点,我市联合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等高校院所,梳理1万余项专利成果,筛选出500余项契合本地需求的技术,形成“企业点单、院校接单、政府搭台”的对接模式。德药制药通过“定向许可”,从齐鲁工业大学“点”来晶型控制技术,一举解决3种晶型药物的规模化生产难题,打破国外垄断。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一季度,我市完成专利许可122件,是2024年全年的2.9倍,技术与产业的精准匹配,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围绕精准打通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多次召开高校存量专利推进会,通过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优化专利转化政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这种方式,百龙创园依托高校院所的专利技术,让D-甘露糖转化率提升至39.3%,原料成本降低30%,填补了国内高活性酶制剂技术空白,推动产品在食品、医药领域规模化应用。
  不仅如此,我市积极开展“入园惠企”活动,组织专业团队上门为217家企业“把脉”,梳理的1240项专利转化率达88.38%,创造经济效益60.87亿元。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延链补链,我市充分发挥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通过发布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专利专题数据库、专利导航图谱等一系列成果,为企业提供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布局的全流程指引,让企业在技术竞争中少走弯路、抢占先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专利技术从“书架”走向生产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