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智”水有方 乘“数”而上
  

(上接1版)加快雨污管网新建改造,中心城区完成雨污水管道建设78.38公里、管网清淤工程20.37公里,逐步补齐部分管网老化、混接、渗流等城市设施短板,治理黑臭水体产生根源。
  “早在2021年,我市就完成了全部26条黑臭水体治理和长制久清评估。”市城管局市政管理科科长张帅介绍,为巩固治理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防问题反弹,我市今年创新建立了“人防+技防”的城市黑臭水体长效监管机制。
  以武城县为例,该县整合公安、交通、数字城管等现有视频监控资源,构建覆盖城市黑臭水体及周边隐患点的全天候智能监控网络系统。通过专项训练的AI智能分析技术,系统已能自动识别、实时报警较大水面漂浮物、沿岸垃圾堆放等污染风险。报警信息直通网格化巡查及应急处置队伍,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响应、处置到位,实现污染隐患“动态清零”。
  此外,我市还配套建立了定期水质监测、污染物溯源排查、公众监督举报等机制,多措并举保障水体长制久清,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收官战。
智慧服务
中心城区居民用水更有保障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使德州市区用水量急剧上升,达到了21.6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高峰。德州水务集团生产运营指挥中心副主任郭同宝介绍,通过调度系统及DMA分区漏损监测系统用水分析板块,可以看到市区日、月用水量,以及用水分析,能帮助我们及时进行区域用水分析,调整调度方案,保障供水安全。
  市城管局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供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指导水务集团公司进行“智慧水务”架构设计,建成了GIS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DMA分区漏损监测系统。“去年,我们完成了全部670.4公里数字管网的勘测录入,一旦发生管网损坏、漏水的情况,便可通过分区漏损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安排维修。”郭同宝介绍。今年,我市中心城区18个深井水小区全部置换接通自来水水源,彻底解决8000余户居民几十年来的用水吃水难题,中心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实现100%。此外,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7.02%,超额完成7.9%的管控指标。
  居民家中也实现了“智慧用水”。去年8月,新领域·国际花园小区完成了供水直管到户改造,实现了缴费“零跑腿”,让居民邢娟直呼便利。“以前,小区用的是井水,每家每户的水费由物业收取。现在用手机微信、支付宝都可以缴费,每月用水情况一目了然。”她说。
  为给市民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周到的用水服务,中心城区推进供水“直管到户”,完成改造后的小区全面启用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由德州公用水务集团管理的水表实现数据远程上传,居民足不出户便可线上缴费。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有619个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2万余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命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聚焦排涝水、行洪水、治污水、改供水,一水一策、四水四治,实现城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融合发展,将水环境治理成果转化为可亲近、可享受的生态福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瑞祥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水有方 乘“数”而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