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孩子上大学 村里发奖金
丁庄镇薛庄村27年累计奖励百余人 人才反哺家乡效应凸显

  本报讯(记者王秀青 通讯员杨宝玲 张玉莹)薛圣楠考上北京交通大学,薛嘉琪被聊城大学录取……最近一段时间,陵城区丁庄镇薛庄村喜报频传。为激励学子奋发向上、成长成才,发扬崇学重教之风,8月14日,薛庄村举办了2025年大学生奖学金颁发仪式。
  当天,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市派驻薛庄村“第一书记”王德鱼和薛庄村党支部书记薛长民为7名优秀学子每人颁发了1000元奖学金,并送上真挚祝福。学子们郑重接过奖学金,纷纷表示一定精进学业回应家乡期盼。“这份奖学金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鼓励。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将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获奖学子薛梦雅话语坚定。
  “孩子考上大学,村里发奖金。从1999年至今,我们坚持了27年,累计奖励百余名学子,奖金总额超16万元。”薛长民介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这么多年,不管村集体经济宽裕还是紧张,村里始终重视教育事业。
  除了给大学生发奖学金,村里还不断完善教育设施。2015年,协调资金230万元重建薛庄小学。今年2月,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投用后,一楼免费供幼儿园使用,让百余名孩子就近入托,还在这里设立了四点半课堂,孩子们放学后可来这里读书、写作业、娱乐。
  薛庄村对人才的珍视与培育,收获了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在外企业家薛春桥投资建设薛庄村、打造国家AAA级“印象
大薛庄”景区,将传统村落升级为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与村民增收。企业家薛儒仁、薛洪天共同捐赠10万元打造了“幸福食堂”,计划9月初开放,将为全村56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2009年考上大学时,领到了村里的奖学金,那是我的第一份奖学金,感觉特别自豪。”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薛艳洁虽然在青岛工作,但一直惦记着家乡发展,她非常支持父亲挑起村委会主任的担子。
  不仅如此,每逢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少在外企业家还会自发捐款捐物,为村内老人发放米面油等物资。很多人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建设,成为薛庄村乡村振兴路上的“智囊团”与“助推器”。
  “从持续27年的奖学金,到能人们的暖心反哺,薛庄村用温情构建起‘培育-感恩-反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丁庄镇党委书记唐金宇点赞。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孩子上大学 村里发奖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