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生儿遭遇巨大腹腔囊肿,市妇幼保健院——
精细操作 拆除“定时炸弹”

冯翠竹(右)为患儿剔除肠系膜淋巴囊肿。记者唐志梅摄


  

□本报记者陈锟 本报通讯员季冬
  7月21日,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门诊,3个月的乐乐(化名)依偎在妈妈怀里,笑容灿烂。谁能想到,这个活泼的宝宝在出生前就被发现腹腔内长有多房囊性包块,并在新生儿期经历了一场高难度手术。该院儿外科主任冯翠竹表示,乐乐的康复得益于现代产前超声技术的精准诊断、严密的动态监测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救治。
  乐乐妈妈在怀孕29周时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孕检,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左侧腹腔存在一个3.8厘米的多房囊性包块。孕妇全家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恐慌之中,乐乐妈妈焦急地向医生求助。医院立即组织产科、超声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考虑该囊肿良性可能性大,分娩后可手术切除,且胎儿发育各项指标正常,经专家组全面论证并征求孕妇及家属意见后,决定采取保守观察策略。冯翠竹介绍,新生儿腹腔囊肿的发病率约为两万分之一,属罕见病,现代超声技术可在孕中期(18至24周)检出≥1厘米的囊肿,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我们采用了‘三步监测法’跟踪囊肿变化,第一步是产前每2周一次超声检查,第二步是出生后48小时内进行新生儿专项评估,第三步是出院后定期随访。”冯翠竹解释道。
  孕期胎儿腹腔囊肿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娩后的专项评估也未见异常,但不久后,乐乐突发严重黄疸,经检查发现其囊肿已达5.3厘米。冯翠竹解释:“巨大囊肿压迫胆道,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容易形成梗阻性黄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智力发育。而且囊肿一旦破裂,会刺激腹膜,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安排乐乐住院进行蓝光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囊肿变化。
  5月20日,乐乐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在全麻下接受腹腔囊肿切除手术。冯翠竹说:“新生儿手术难度极高,麻醉管理、术中体温维持、液体控制均需精准把控。而且乐乐还是新生儿,体重轻、手术耐受性差,风险系数更高。”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的支持,由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组成联合团队,通过精细操作,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乐乐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或肠粘连等并发症。冯翠竹说:“乐乐所患疾病为肠系膜淋巴囊肿,这种囊肿术后有复发可能,所以应定期复查,警惕囊肿复发及囊肿破裂、感染或肠梗阻等风险。我们建议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情况调整随访频率。”
  随着医学的进步,多数先天性结构畸形可通过手术治愈。冯翠竹特别强调产前诊断和分娩规划的重要性:“建议孕妇在具备新生儿外科诊疗能力的三级医院分娩,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她建议准父母们要重视三级产前超声检查:“就像乐乐这一病例,我们在孕29周就发现了问题。现在市妇幼保健院可以让孕妇在产检时就能获得儿外科专家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围产期管理方案,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细操作 拆除“定时炸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