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警惕食物中的“隐形脂肪”
  

□本报记者滕璐 本报通讯员陈伟伟
  很多人都认为烹调用油是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减重只要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实,很多日常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隐形脂肪”,却常常被减重者忽视。“‘隐形脂肪’是指那些不易被察觉、融入日常食物中的脂肪。”宁津县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赵维元说。
  烘焙食品。酥皮月饼、饼干等点心,之所以有酥、脆的口感,是因为添加了黄油、猪油、牛油、棕榈油等。起酥面包和牛角面包等,一般要加入20%至30%的黄油或“起酥油”,才能形成层状结构。即使是粗粮饼干,100克也约含20克的油,因为想要达到比较好的口感,需要油脂将口感粗糙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润滑”。
  酱料和调味品中脂肪含量也高。沙拉酱的脂肪含量超过70%,一勺(约15克)沙拉酱的热量相当于半碗米饭;看似清爽可口的番茄酱,为了提升口感会添加油脂,每100克约含5克脂肪。此外,蚝油、花生酱、沙茶酱等调料,在赋予食物风味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脂肪负担。
  一些加工肉制品同样不容忽视。香肠、培根、午餐肉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动物油脂保持嫩度,每100克香肠的脂肪含量可达25克以上。就连看似健康的速食汤,如奶油蘑菇汤、海鲜浓汤,汤底往往由黄油和淡奶油调制,脂肪含量远超普通蔬菜汤。
  “面对这些‘隐形脂肪’,可以通过‘看营养成分表’做好防范,选择脂肪含量低于3克/100克的食品。”赵维元说,烹饪时多用蒸、煮、烤代替油炸,酱料选择柠檬汁、醋等低脂肪替代品;用坚果、牛油果等含优质脂肪的天然食物,替代加工零食。合理规避“隐形脂肪”,才能让饮食真正为健康加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警惕食物中的“隐形脂肪”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