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省定贫困村蝶变全国文明村——
解锁南侯村的强村富民密码

昔日省定贫困村如今村居环境有了大变样


  

□本报记者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马俊良 李煜群 何畔
  仲夏时节,走进近期获评全国文明村的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一幅和美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农家院错落有致,健身广场树荫下,纳凉的村民有说有笑地拉着家常。
兴产业,勇闯增收之路
  10年前,南侯村远没有如今景象。全村416户、1362人,其中155户是贫困户,2014年被识别为省定贫困村。“那时候村集体没收入,修路都没钱。”村党支部书记李荣新说,村里没产业,年轻人外出打工,年纪大的靠种地为生,没病没灾的日子还能凑合,但要想改善生活就难了。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曾在外经商多年的李荣新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村集体资产进行重新梳理,并将经商的理念用到村子治理上:把被村民免费使用的平房收回,以村集体名义出租;村集体统一回收闲置土地,再租给企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民手中分散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发展林果经济。就这样,村集体收入逐渐增加,村民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2019年,南侯村依托紧邻双龙湖水库优势,开发闲置水面。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于洪雷创办庆云县丰塘锦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于洪山创办山东京彩花卉有限公司,种植销售玫瑰,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24年,南侯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
  眼下,南侯村又将目光瞄向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上,计划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村里参与分成,这将成为村集体新的增收点。
美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中午时分,村民李爱辉轻转燃气灶开关旋钮,一股蓝色火苗跃起,几分钟喷香的饭菜就端上了桌。“自来水、天然气直通到家,这样的日子美得很。”李爱辉说。
  前几年,李爱辉的儿子在城里买了房,便把老两口接去一起住。今年春节后,李爱辉和老伴儿说啥都要搬回村里住。
  “为啥放着舒适的楼房不住?”面对儿子的疑问,李爱辉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家门口修了柏油路,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桶,村里的卫生每天有人打扫,生活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
  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的同时,南侯村把村居硬化绿化亮化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内容,以“户户干净、家家整洁”为目标,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村居环境有了大变样。
  环境治理好,更要保持好。李荣新介绍,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上街道清理卫生,同时建立“主题党日集中清理+网格员日常清扫+农户房前屋后负责保持”多方联动机制,实现村居环境由脏乱差到洁净美,再到如今的美丽宜居。
革陋习,引领文明新风
  曾有一段时间,南侯村普遍存在婚丧嫁娶比礼金、婆媳邻里闹矛盾的情况。为此,村“两委”组织群众代表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以村民自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健身广场上竖起了文明榜,看到了身边的榜样,村民纷纷效仿,村子的风气逐渐好了起来。
  为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南侯村每年举办“我们的村晚”活动,由村民当演员,所有节目也是自编自演的身边榜样的故事。利用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培养村民的阅读兴趣。不定期举办孝老爱亲饺子宴,倡导厚养薄葬新风。组织村民参加市、县举办的围棋赛、广场舞展演等活动。不仅如此,村里每年为考上大学的学子举办表彰会,倡树文明新风尚。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李荣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锁南侯村的强村富民密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