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天衢新区推行社区“主理人”制度,提升服务精准度
居民所需无缝对接“能人所长”
  

□本报记者刘潇 本报通讯员韩哲 夏葆杰
  7月9日,在天衢新区星凯社区活动室里,全职妈妈李敏带领20多位邻里姐妹正在制作围巾、饰品,这些手工艺品通过社区市集走向市场,实现增收。“手艺成了金钥匙,打开了邻里互助增收的门。”李敏感慨道。这个温馨场景,正是天衢新区推行社区“主理人”制度结出的硕果。
  为破解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需求匹配不精准的难题,今年初,天衢新区将社区“主理人”制度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旨在发掘、培育、赋能社区能人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让社区更有人情味、更具烟火气。通过线上广泛招募和线下深度挖掘双轨并行,一套涵盖“需求清单梳理—资源精准匹配—动态跟踪考核”的全流程机制迅速建立并高效运转。短短半年,全区已精准培育涵盖调解、教育、健康、文化等多领域的“主理人”31位。
  制度生命力在于精准服务,天衢新区开发的“居民点单”系统成为关键枢纽。每月社区收集的民生诉求,经大数据分析后,精准匹配给最合适的“主理人”,实现“居民所需”与“能人所长”无缝对接。像退休教师张建国的“银龄调解队”,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3起;“90后”程序员王磊的“手机课堂”,帮助200余位老人乐享智能生活;明德社区“旧物改造坊”,推动废旧物品再利用率提升60%;商户联盟设立的“爱心驿站”,成为户外工作者的温馨“加油站”。
  为确保服务效果,天衢新区邀请各社区居民当监督员,每季度末召开评议会,“笑脸”“平脸”“哭脸”贴纸直观反映民意。目前,已有5个项目因满意度低于80%被及时优化调整,制度运行半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50余场,惠及居民1.2万人次。
  更深远的变化还在于社区生态,眼下,“主理人”效应持续放大,服务活力不断迸发。“现在推开单元门,到处都是熟面孔。”居民赵秀芬的肺腑之言,道出了“陌邻”变“睦邻”的生动图景。数据显示,天衢新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升至92%。
  “这个制度通过盘活内生资源、精准对接需求、重塑邻里关系,有效盘活了社区人才资源,精准对接了居民多元化需求,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效能,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也为我们深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夏文博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居民所需无缝对接“能人所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