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连续4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
跨越山海的文化传承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付善斌

▲海峡两岸(德州)中医义诊活动现场。记者邢仁宇摄


  6月的德州,生机盎然,热情似火。27日,2025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150余位中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中药企业代表,跨越山海,汇聚一堂,共叙“文化同根中医同源”的血脉深情,共谋中医药瑰宝的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
  “已连续举办四届的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从一颗承载文化认同的种子,如今正成长为根植德州、枝连两岸、叶茂世界的参天大树,影响力持续提升,成效日益显著,成为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的活力平台、闪亮名片。”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办主任、市港澳办主任苏利军如是说。
中医“架桥”——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名片
  “德州市搭建的这一交流平台,正如一座桥梁,跨越海峡,连接两岸,让我们能够互学互鉴、共谋发展。”2025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开幕式上,台湾张仲景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张步桃纪念医院董事长张闳运的演讲引起与会嘉宾的共鸣。
  四载耕耘,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已超越单一活动范畴,成为层级高、规模大的综合性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
  从惠及万千市民的百名中医大型义诊,到点燃传承薪火的青少年研学之旅;从凝聚智慧的德州市海峡两岸中医发展研究院揭牌,到深化合作的台湾知名中医专家工作室落地,大会层级规模节节攀升。今年,大会的影响力更辐射至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没有地域之分,它是连接血脉、跨越山海的文化桥梁。”受邀前来参会的中国-尼泊尔中医药中心主席沙嘉娜·里马尔表示,中医药的根在中国,而它的枝叶已覆盖世界。德州市搭建的宝贵平台,为中医药开放交流、互相借鉴、探索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大会开幕式后举行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临床实践差异、国际化机遇、文化弘扬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红星聆听了香港、澳门的专家演讲后,深有感触地说:“我第一次参加这个交流会,感觉受益匪浅,在中西医协同技术发展方面,与参会专家有很大合作空间。”开幕式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协同康复专科联盟揭牌。
产业共融——探索中医药合作发展之路
  大会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两岸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造福民生的实际成效上。4年积淀,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已成为激发产业新动能的关键引擎。
  德州市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底蕴,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野生资源,是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将德州市定位为中医药康养文旅、中医药健康食品、中医药物流集聚区。加强各方合作,是德州市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会持续致力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成立“德州市海峡两岸中医发展研究院”到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的7个合作项目签约,再到助力一体建设“京沧德济”生物医药走廊,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已取得实质性成果。今年,产学研融合更为深入。
  “德州主动作为,以文化为根,中医为平台,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为两岸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杨金生对大会给予充分肯定。
  全程参与交流的澳门中药业公会常务副会长潘炳辉对德州的桑黄产品表示了浓厚兴趣:“德州的桑黄产品很丰富,我认为有望在澳门落地并得到广泛推广。”“香港中医对桑椹使用比较广泛,我了解到德州的桑产业发展很完善,我们可以多多交流,开展合作。”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副会长张群湘同样关注到了桑产业。
  参会企业家也找到了合作商机。台湾乐氏同仁堂董事长、乐氏同仁药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乐觉心直言:“德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我们希望把同仁堂精神带到德州,找到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合作契合点。”
  5年前就与山东展开中医药合作的中国中药谷集团董事长周方旺对于德州之行也深有感触:“这次我带着几位台湾青年一起来参会,希望把台湾青年创客中心复制到德州。”
根脉相传——厚植文化认同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德州。”大会开幕式上,台湾青年代表刘羿含接过“海峡两岸(德州)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营”营旗,激动地说,“去年,我带领台湾青少年从台湾出发,来德州参加了2024海峡两岸(德州)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营活动,至今记忆犹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青年一代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2022年首届大会确立“文化同源中医同根”主题,这一理念持续深化,始终将中医药文化作为最深厚的纽带。连续4届大会,青少年元素始终闪耀。从2022年启动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主题夏令营,到2023年、2024年持续开展主题研学营,再到今年研学营授旗仪式,一批批两岸青年在识药辨方、体验非遗、名家对话中,共同触摸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这4年,中医药文化研学营已累计吸引100多名两岸青年踊跃参与,文化认同的种子在两岸青年的心田里蓬勃生长。
  历届大会举办的义诊惠民活动,更是彰显了两岸民众的民心相通。义诊现场,艾香袅袅,银针闪亮,推拿正骨,药茶飘香,民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中医服务,切身感受两岸中医精诚合作带来的健康福祉。6月27日,在德州市中医院义诊分会场,台湾中医专家林国华教授为受颈椎病困扰的市民刘继荣施以银针,疗效立显。“手法独特,力道精准,效果很好!”刘继荣竖起大拇指赞叹。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同根同源,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共同守护的文化根脉。”正如张闳运的深情表述,认同在历史深处共鸣,情感在民众心中升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跨越山海的文化传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