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二十个试验棚到百座大棚相连,赵虎镇贾庄村用差异化发展思维破局——
做特色 打品牌 拓富路

瓜农将西瓜打包装箱


游客采摘蓝莓


贾庄村大棚全貌


  

□文/图本报记者刘潇 路龙帅 本报通讯员张小璐 刘芳
  6月26日,走进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贾庄村,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星罗棋布,连片成方。“德州市放心农场”“山东省农科驿站”“绿色食品认证”三块牌子,无声诉说着品质的保障。9年间,合作社从最初的20个试验棚起步,发展成如今百余座大棚相连的“聚宝盆”。西红柿、牛奶西瓜、蓝莓等10余个特色品种在此扎根生长,长势喜人,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富民乐章。
  2024年,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种植总面积达1000余亩,总产值超过了3000万元。这方大棚,何以成为贾庄村的产业支柱?又如何铺就村民的增收路?答案藏在党支部领航、合作社聚力、特色种植突围的探索里。
找准路:从“碰壁”到“突围”
  “过去,家家守着几亩地,刨食一年,亩均收入也就千把块。”201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马峰,看着乡亲们的日子,决心改变。一次潍坊寿光的考察,让他眼前一亮:“没产业,脱贫致富就是空话!大棚种植,能干!”
  说干就干。2016年8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德州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瞄准反季西红柿。“我带头签了流转协议!”马峰那股冲劲带动了大家。起初合作社只建起了20个大棚,“一个大棚投入10万元左右,当时赶上了好行情,西红柿一斤能卖4元,当年就回了本。”实实在在的收益最有说服力,后来,村民也纷纷加入,大棚增加到了45个。
  然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跟风种植西红柿的村民越来越多,但当年西红柿却遭遇市场低谷,价格跌至每斤不足1元,收益大幅锐减。“那时大家情绪低落,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销路也难找。”马峰回忆道。
  这次市场波动促使他们反思: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走差异化、特色化的种植路子。
抱团干:小西瓜种成“大品牌”
  “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种别人没有的,种品质过硬的!”马峰带着合作社外出“取经”。2019年,他们从北京引进了新品种——牛奶小西瓜。这个品种皮薄、瓤脆、糖度高,口感独特,市场反响热烈。“第一茬瓜,价格一直‘硬气’,每斤能卖七八块!”马峰语气里透着自豪。
  好产品需要好管理。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定枝、移苗,合作社都有严格规程。跟着做,瓜的品质上去了,客商压价也少了。”村民贾书亮感受很深。此外,合作社还积极向外借力:为了找技术“靠山”,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积极寻求与市农科院的契合点,双方建立联村共建基地。
  创新模式也在一步步摸索。2021年,合作社尝试西红柿与西瓜轮流种植。“秋天种西红柿,早春种西瓜。一株瓜苗收三茬,管理得好,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至少10万元。”说话间,马峰拿着本子算起了账。
  凭借抱团发展、科技赋能,合作社的“牛奶西瓜”品牌越来越响,标准化、产业化步伐越走越稳,还辐射到了周边。2016年至今,归然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张七、赵宅、高庄等邻村发展起了50个温室大棚。仅去年,就为附近乡镇提供了30万株优质瓜苗,并同步提供技术指导,成为区域致富的“孵化器”。
再延伸:大棚里的“新风景”
  眼下的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闷棚”作业。棚内悬挂的温度计显示:70摄氏度,这是利用夏季高温杀死棚室和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虫卵。为接下来西红柿、牛奶西瓜、南瓜种植做准备。
  “今年试种了1000盆蓝莓,长势喜人,产量3000多斤,按市场价算,收入挺可观。”马峰指着蓝莓大棚介绍。更让他高兴的是,蓝莓成熟引来了一大批采摘客。“最多一天接待近50人,采摘园成了增收新亮点。”大棚经济正与休闲观光“握手”,拓宽着村民的致富渠道。
  产业兴旺,反哺乡村。村集体有了积累,多年失修的村口断头路修通了,村民叫它“致富路”;新建的4个活动广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绿树环绕,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在家门口就业,更是村民看得见的实惠。“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合作社大棚干活,一年能挣5万多,离家近,心也安。”村民郑红霞笑着说。如今,归然合作社已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100多名农户实现增收。
  谈及未来,马峰目标清晰:“核心还是打品牌、做特色!我们要让‘贾庄牛奶西瓜’这块牌子更亮,让大家一想到这瓜,就想到咱贾庄村!”他介绍,合作社将持续探索高效种植模式,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纵深发展。同时,依托特色瓜果,精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集生产、科技、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让这片土地持续生“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特色 打品牌 拓富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