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还记得吗?那些几十年前德州主城区的商业建筑和市场——
城建档案里的东方红路商圈

20世纪90年代的东方红路。图右侧高大建筑物为宴宾楼


火车站商贸城一角


1992年的德州百货大楼(德百供图)


20世纪90年代的城隍庙市场外景


1986年的又一村饭店(德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供图)


1995年的太平街


1995年的马市街


  

□张磊
  德州市主城区东方红路商圈的发展,得益于其交通枢纽地位。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到津浦铁路(今京沪铁路)的贯通,这些交通动脉无疑促成了该区域商业圈的形成。该商圈汇聚了德州市最具核心影响力的德州扒鸡店、火车站商贸城、鲁北大厦、城隍庙小商品批发市场、德州第一百货商店、益民商场等大型综合性商场和市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德州百货二零、人民商场、德州百货四零(今德州百货大楼)等综合性商场,以及极富影响力的太平街、柴市街、马市街、光明街等商业街式市场。与该商圈一同应运而生的东方红旅馆、红旗旅馆、第一招待所、德州宾馆、德州大酒店、天衢宾馆、又一村饭店、宴宾楼饭店、美丽华大酒店等饭店宾馆,也为商圈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该商圈的演变历程,堪称德州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从这些集中分布的商场市场、饭店旅馆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东方红路昔日的商业繁华与热闹——商贩的吆喝声、人们游玩购物的欢笑声相互交融。而今再次翻阅城建档案,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市井画面便会油然而生,不禁让人联想起那些逝去的商业建筑街景。
舌尖眷恋忆商兴
  “中华老字号”德州扒鸡是享誉全国的“中华名吃”,被消费者奉为扒鸡的“正宗源头”。津浦、石德铁路通车后,每当列车停靠,站台上售卖扒鸡的吆喝声便成了旅客耳中最诱人的召唤,德州火车站站台上的扒鸡铺也成为京沪铁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景观之一。这些简单的扒鸡售货亭,成为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微型商业建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站台上的扒鸡小卖部以及沿街的生产经营作坊,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2000年,车站广场北侧建起德州扒鸡大酒店,这里的“全鸡宴”传承了德州扒鸡的文化精髓,成为最具历史传统、最富社会礼仪的酒店招牌。扒鸡美食城的建设,则将德州扒鸡经营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前身为1986年创办的湖滨北路扒鸡店,1995年扩建开业后,成为以德州扒鸡经营为主,汇集全国各地名优特产品,采用“前店后厂,现做现卖”经营模式的专业化食品零售基地。顾客可以个人喜好和口味,在这里亲身体验、自主挑选,它也因此成为德州市民最为青睐的“市民大厨房”。随着城市发展和经营市场的变化,2022年,扒鸡美食城在原址翻建新楼,新建筑高32.1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显得时尚亮丽。
  位于东方红路南侧的又一村饭店,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其制作的包子形如白菊,味美馅大且价格实惠,以独特的风味传承百年,市民常以到“又一村”品尝包子为乐事。又一村饭店起源于1890年的“有益村”包子铺,1966年因地震重建,当时为土木结构,有营业室、加工室、仓库等共24间,面积467平方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原德州市饮食公司为发展第三产业,恢复地方名吃,扩大经营范围,于1985年7月投资80万元对又一村包子铺进行改建扩建,并拆除了周围百货站、土产公司、药材门市部、蔬菜公司及4家私人住户共1105平方米的房屋,建成后命名为“又一村饭店”。新建筑共四层,高16.5米,建筑面积2667平方米,窗明几净,室内空间开阔,外墙装饰典雅,室外还设置了大型花池,是当时建筑体量较大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该建筑于2021年7月被评选为德州市历史建筑。又一村饭店门口原存有一棵300余年树龄、高大挺拔的迎客松,它见证了该店的历史发展,可惜在20世纪90年代解放路拓宽改造时,被移植到新落成的植物园后死亡。德州扒鸡、又一村包子不仅代表着德州的美食文化和历史传承,更是德州商业经济发展的缩影。这些老字号的创业者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走出了一条属于德州品牌的现代传承发展之路,成为德州人最为自豪的“城市名片”。这些老字号承载着德州的岁月变迁,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更以经典美食成为德州市民味蕾深处的眷恋。
商脉长流载风华
  东方红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位于德州古城南关,自明永乐年间便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成为德州的商业中心。坐落于十字路口西北角的德州市第一百货商店,给市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商店成立于1961年,是计划经济时期德州首家大型零售商店。其主体建筑为1层,采用平顶苏式风格,主入口设于东南向,原建筑于2010年被拆除。如今,这里已变身为高楼林立的百脑汇城市综合体,依然是德州主城区的商业黄金地带。
  与德州市第一百货商店相邻的城隍庙市场,其名字源于明永乐九年建成的城隍庙,是周边区域重要的传统商贸集散地。市场内日常百货琳琅满目,常年人流如织,生活中无论缺少什么,来到这里总能满足购买需求,是德州市民日常生活购物闲逛的首选场所。城隍庙市场北侧有明代留存的德州城隍庙大殿,1990年因意外焚毁,但其承载的市井烟火气,仍深植于德州市民的记忆。后来,为提升市场形象,在东方红路南侧开发建设了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大厦,但这依然无法减弱老百姓对老市场的喜爱。随着城市发展及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城隍庙市场因设施老化、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于2015年被拆除,并迁移至新落成的现代化大型国际商贸城,该市场仍属于火车站商圈,成为德州市民永远的城市记忆。城隍庙市场西侧的东方红大型布匹市场也于2023年被拆除。
  东方红路南侧是由商业街、太平街、柴市街、马市街、光明街等纵横交织的街道组成的商业街式市场,这些街道根据货物类别自发形成了覆盖河北沧州、衡水及本地的服装、电力、布匹等批发经营的专属集散地。在该商圈中,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东方红旅馆、红旗旅馆,均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物。这两座旅馆采用清水红砖墙辅以水泥拉毛饰面,屋檐下雕有精致的几何形图案,平面屋顶局部呈坡形,外窗横短竖长,属于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是当时规格较高的住宿场所。2023年该片区城市更新时,这两座旅馆均作为历史建筑予以保留,并分别进行了修缮保护。建于1959年的地区第一招待所等,也承担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接待服务工作。
  东方红路东段曾是原拖拉机厂、柴油机厂、第二国棉厂等工业厂区所在地,虽处当时城郊,但也充分体现了东方红路重要的交通地位。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以及机器的轰鸣声、身着工装成群结队上下班的工人,仍会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奠定德州工业基础的厂区已被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所取代,唯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诸如此类,那些滋养德州市民衣食住行的工业、商业设施还有很多,虽然它们已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但至今人们在交流地点时,往往还是习惯性地提及原来这些商场、市场、工业厂区的位置,可见这些历史建筑对德州市民的影响之深远。
商路通达韵赓续
  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涌现出了一批勇立改革潮头的企业,1983年开业的德州市百货大楼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1983年开业时,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拆除北侧原市直礼堂、南侧原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百乐门等设施进行扩建,营业楼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德州市百货大楼在原址重建,现建筑主楼5层、局部16层,总高66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采用框架结构,外观造型新颖,形似巨大航船。德州市百货大楼是现山东德百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购物中心,堪称鲁西北商界的璀璨明珠。
  位于火车站对过、东方红路南侧的鲁北大厦,是商场、饭店和宾馆的结合体。鲁北大厦高12层,为框架结构,采用退台形式,自下而上逐步收缩,形成步步高的建筑造型。商场内部打破传统平面布置格局,每层划分为6个区域,相邻区域设0.75米高差,营造出顾客购物“不爬楼”的独特逛街体验,成为德州商业建筑中独具特色的购物空间。
  东方红路西首南侧的宴宾楼饭店,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清真饭店之一,主楼及裙楼顶部均建造了充满伊斯兰民族特色的超大球体结构。美丽华大酒店始建于1989年,是鲁西北第一家四星级旅游涉外酒店,也是德州市第一家实现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由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改制企业。
  位于东方红路与湖滨大道交叉口的德州大酒店,是德州市首座高层建筑,原名为鲁北贸易中心大楼,采用框剪结构,地下1层、地上19层,建筑高度59.9米,1994年竣工交付。主楼采用三角形平面,搭配玻璃幕墙,建筑造型新颖,是德州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其楼顶的旋转餐厅直径21米,透过环窗可将全市风景尽收眼底。
  随着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网点不断增加,各类市场蓬勃兴起。沿东方红路商圈还涌现出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百货二零、百货三零(现华联商厦)、人民商场等大型综合性商场,以及新湖饭店、贵都大酒店、天衢宾馆等一批高档餐饮场所。
  近年来,随着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德州商业不断转型升级,传统商业与现代产业相互融合,持续推动德州商业繁荣发展。百脑汇、唐人中心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更是成为当前新的城市地标。一批批崭新的商业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荣光与梦想,与新时代并肩前行,蝶变为一座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商贸新地标,以崭新姿态续写着“九达天衢、商贾云集”的璀璨篇章。
  (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德州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建档案里的东方红路商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