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者有得,塑造“德”力量
——“德,就是最美的风景”系列述评之一

  记者王贺
  “德州以德为名,这里世代传承着有忠、有孝、有情、有义、有诚、有信的厚德之风……”,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的推介,让“大德之州”“有德之州”的文化标识传扬四方。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以“德”命名的城市,德州人自古崇德尚义,西汉时期的贾谊在《道德说》中提出,德有忠、孝、情、义、仁、信“六美”。在德州,“六美”均得以传承和发扬。
  这“六美”,是“大国工匠”程平、“无胃”检察官黄平亮等时代楷模,对忠诚的矢志践行;是“中国好人”李兆友60年孝老敬亲,谱写的新时代孝德新篇;是舍己救人的孟祥斌、英勇救人的七旬老人王登凯,对“有情有义德州人”的生动展现;是捡到30万元现金及时归还失主的张恩榛、店铺关门后仍为1.4万名会员退款的刘希辉,用行动诠释出的诚实守信含金量。
  进入新时代,德有“六美”,不仅是历久弥新的“德”文化传承,更是支撑城市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为政以德,将“有德方有得”的发展哲学融入现代化强市建设方方面面。
  有“德”如何有得?我市坚持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57件民生实事得以高质高效完成;坚持重诺守信、言出必行,全面践行对企承诺,跟踪服务项目建设,七大“有研系”项目相继落户德州,先导科技50亿元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个月,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崛起;坚持厚德载物、开放包容,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生效实施机遇,着力建设中国北方对接东盟支点城市,不断拓展南美、东欧、中亚等新兴市场,国际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坚持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全市动能转换提速,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先后承担10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其中39项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坚持“有德方有得”,必须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党风正则社风清、民风淳。良好的党风政风是保证“德”力量持续迸发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市委始终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以德治市的政治根基,一方面,铸牢政治忠诚,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方面,大力倡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德州敢争先”的“五敢精神”,号召党员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锤炼作风,以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带动全社会形成奋斗风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力促进社风民风向善向上,进一步夯实了“大德之州”的精神根基。
  如何确保“有德方有得”汇聚起的发展力量在德州持续澎湃?关键是将这一发展哲学汇入城市脉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让“德”力量在德州持之以恒。
  我们看到,围绕重诺守信,优化营商环境,德州在全省率先探索“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改革推进模式。2022年以来,先后实施“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191个。2024年,全市在营企业增幅居山东省首位。坚持开放包容,抢抓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我市深化“一县一区”“一企一院所”“一部门一重点”对接机制,实施融入京津冀重大专项行动,全力聚产业、聚资源、聚要素、聚人气、聚红利,仅2024年,全市就新开工京津冀过亿元项目154个、到位资金138亿元。
  当下,“有德方有得”已经细化为一 一项具体举措,融入现代化强市建设方方面面。诚信是“德”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最直观体现。结合信用体系建设,我市创新推出“信用+审批”模式,信用越好、审批越容易,现已取得一系列制度成果:在全省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告知承诺,平均为企业节约时间3至6个月;连锁药品经营零售许可实施“先发证后核查”,发证由6个工作日变为立等可取;实施信任发证,创新打包承诺办,1063个护士执业证书半天完成核发……务实之举,让企业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
  文明的德州,离不开凡人善举凝聚的奋进力量;发展的德州,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
  德,就是最美的风景。只要我们传承好德有“六美”的城市文化,运用好“有德方有得”的精神力量,以德待客、以德助人、以德兴业,一定能让“大德之州”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德州篇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者有得,塑造“德”力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