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城乡交通建设急需技术人才——
德州地区交通技工学校创建记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原德州校区教学楼


  

□严再平
  德州地区交通技工学校是山东公路技师学院的前身,始建于1979年,至2025年已走过了46个春秋,其中在德州度过了33年(1979年-2012年)。
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
  1978年3月,蒋奎生由陵县副县长调任德州地区交通局局长。蒋奎生,1928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194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陵县副县长。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为贯彻落实全国科学大会精神,蒋奎生主持召开了由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加强交通科技工作、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
  会上,我作为技术人员结合亲身经历,谈了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匮乏、人才断层的现状,并列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1965年秋,新上任的地委书记李振决定大手笔改扩建济南至德州公路,要求秋收后动工,封冻前完成路基土方填筑任务,次年完成桥涵、路面任务并建成通车。时任测设队长的我和田法、童伟儒3人,面临测设线路长(德州地区辖90公里)、时间短、任务重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测设队伍组建困难的问题。县乡干部追在身后要施工图纸,十分急切!我们不得不临时从农村招来2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采取以老带新、以技带工、以工代技的方式,仓促上阵,才扭转了尴尬局面。我们白天在外赶工程,晚上在灯下搞设计,测设一段便交付一段资料。尽管最终完成了任务,但工期拖延至寒冬,民工饱受冻馁之苦,我们内心亦深感愧疚。
  另一个例子是,省里确定自1966年起,油路工程由省级统筹改为由地区负责。济德路孙耿至临邑段新建油路工程是我们地区接受的第一个自主施工项目,全长60公里,工期半年,要求急、时间短、任务重,且技术人员少、管理力量弱,施工经验和装备严重不足。多次申请后,省里只借给一名技术员,我们只得选出二三十名道班工人,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培训来充数。筑路机械仅有从青岛租赁来的两台20世纪30年代德国产的烧煤蒸汽压路机。这条路出现“前修后坏”的情况,原因固然较多,但仓促上马、技术和管理力量不足、质量意识不强、技术指导监督不力以及监管体制封闭落后是主要原因。
  那时,地区一级很少见到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已是“抢手货”。会上,我建议地区办校,招收高中生进行培训,以“短平快”的方式快速培养人才。
  蒋奎生局长敏锐地意识到,加快发展交通科技和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对扭转当时的滞后局面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且十分急迫。经他提议,局党组于1978年9月4日向德州行署上报了《关于筹建交通技工学校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德州交通事业虽有发展,但现有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落后,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加速培养技术力量是当务之急……报请成立交通技工学校,设汽车驾驶、汽车修理与应用和公路修建与养护三个专业……”局里成立了筹建组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我华负责筹建工作,李汝宝、戴有平和我协助抓教学和行政工作。
技工学校的筹建与起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此背景下,德州地区交通局进一步坚定了办好技校的信念和决心。1979年7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德州行署的报告,建立“德州地区交通技工学校”,主管单位为德州地区交通局,规模300人,开设汽车修理与运用、公路与桥梁两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
  1979年高考结束后,受局领导指派,我和戴有平前往地区招生办录取学生,从高考落榜生中的高分考生里择优录取了91名,其中路桥专业44人、汽修专业47人,学制两年。另外,根据蒋奎生局长的建议,统招录取了两年制机械专业广播电视大学班(简称“电大班”)学生18人。
  让人难忘的是,建校初期面临的诸多困难,缺校舍、缺师资、缺教具、缺实习场所……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在局党组的协调下,在原公路段、汽运公司的支持以及省交通公路部门的资助下,学校攻坚克难、因陋就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学校借用地区交通局、公路段的简陋房子,勉强解决了教室、宿舍和食堂的问题。公路班的教室和男生宿舍设在公路段汽车队,汽车班教室和男生宿舍在交通局食宿站,教职员工办公地点和两个班女生宿舍在交通局三楼。
  学校伙房借用汽车队的旧房。食堂周转金未到位前,伙房没有粮、油、煤,连买菜的三轮车都没有,临时从公路段工程处借了1000公斤工程粮、100公斤粮票,从煤建公司暂时批了点煤,解决了学生开学第一餐的需求。
  经多方协调,公路段、汽运公司顾全大局,派出了学历和职称相对较高、工龄较长、经验丰富且专业对口的15名教师,解决了任课老师的问题。
  地区交通局作为行政部门,当时仅有1976年5月郝成太局长上任后,在平安里建的3栋宿舍,后来又在新华路路南征地建了办公楼和宿舍。蒋奎生在续建办公楼的同时,又向南征地,建设了职工宿舍、食宿站、技校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80年7月,蒋奎生调任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及局长,范书云接任地区交通局局长后,在续建上述工程的同时,再次向南征地建房,技校教学环境又有了新的改善。
从地方到省级的跨越发展
  1982年10月,德州地区交通技工学校上收省公路局领导。同年11月,省计委批复交通技工学校归省交通厅领导,学校改名为山东公路技工学校。至此,办学资金和生源有了保障,公路技校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1987年9月10日,新校第一期工程竣工,学校从新华路迁至东地北路新址。4年后,二期工程完成,完整意义上的技校建成。2011年1月后,学校先后更名为山东高级技工学校、山东公路技师学院。2012年8月,学院启动整体搬迁,从德州迁往济南新校区,从此迈进了快速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地区交通技工学校创建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