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打造高端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
“三新”求变 竞逐转型新赛道

浩阳环境公司土工合成材料生产车间。记者张志宁摄


东晟纺织品公司自动化成衣生产线


蓝天纺织公司年产5万吨高端针织纱线面料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本报记者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杨元山
  陵城区年产14万吨石墨烯轻纺产品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地面清表,施工队陆续进场施工;
  禹城市浩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新型土工合成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数字化运营中心封顶,将于10月份建成投用;
  夏津县瑞鑫纺织有限公司10万锭高品质纱线生产项目厂房正在建设,设备采购已完成。
  走进我市各县市区纺织服装生产厂区,处处是一派大干快上、加紧生产的火热场景。我市把纺织服装产业确定为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编制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图谱。同时,成立工作组对内考察调研为企纾困解难,在资金、政策等服务上积极帮助;对外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观摩,寻求合作商机,引导企业探索运用数智技术,推动管理升级、流程再造、场景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要活力、要动能。截至2024年底,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209家,年营业收入达247.4亿元。培育出生产能力600万纱锭的全国最大差别化新型纤维纺纱生产企业集群,打造出纺织、印染、服装及纺织机械生产的全产业链条。
设备更新 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5月8日,走进位于德城区天衢工业园的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三层立体智能化工厂,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与以往“千人纱、万人布”的生产场景不同,20余万平方米的车间内,几乎见不到纺织工人的身影。
  “这是行业内首个三层立体智能化工厂,不但节约了空间,更利于智慧监管,以前每万锭用工需要50人,现在只需要10人。”据公司副总经理侯文俊介绍,生产线全部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不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还让生产效率提升三成。
  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陵城区东晟纺织品有限公司,也享受到数字化改造的红利。该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床上用品的纺织品加工企业,为提升发展内涵,公司每年在技改方面投入都过千万元。“拿最普通的自动化贴兜机举例,仅这一台设备便让生产效率提升20倍。”据公司总经理李方超介绍,目前他们正将生产监管平台和薪资系统并网,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加速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必须做好降本增效的答卷。我市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工程,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赋能、节能降耗提升产能。近三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6个,总投资超50亿元,更新设备3000余台,占比超过50%,关键设备更新率达40%以上。与此同时,成功举办2023中国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峰会,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联盟,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及数字化改造,加速产业绿色转型。
  从“制造”到“智造”,我市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中华丽转身: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及智能改造,溶剂回收率高达99.7%;陵城区蓝天纺织有限公司新上的年产5万吨高端针织纱线面料生产线,用工成本降低60%。全行业“精梳紧密赛络纺”工艺实现万锭纱线产量由每天4吨提升到每天6吨,每吨纱用电节能10%以上。
技术革新 塑强产业竞争新优势
  3万纱锭、年销售收入3亿元,论“个头”,山东德信羊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绝对不是大企业,但说起附加值却首屈一指。
  “这款‘臻丝绒’虽已投产5年,但市场热度不减,我们每年都对它的性能进行优化,现在市场价每吨达到12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软黄金’。”在公司产品展厅,技术总监刘凤艳热情地邀请记者体验“臻丝绒”制品的手感。刚一触摸,蓬松、轻盈、柔软的感觉迅速传遍全身。
  这些藏在丝线里的新质生产力,一端连着科研院所,一端连着生产一线。德信羊绒公司位于德州高新区,是一家从事毛纺纱线纺织的企业。为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他们组建研发中心,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在这个仅有400余名工人的企业中,专兼职研发人员达70余人,每年均有新品问世。
  科技创新不仅让纱线变“金丝”,也让棉纺制品加工企业搭上发展的快车。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无网棉胎技术做成的棉花被实现多次水洗不变形,突破了棉花被不能水洗的瓶颈。元济纺织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多规格多档次牛仔布,每年有近3000万码的产品直供全国。
  传统服装企业竞逐赛道,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力量。我市联合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等开展印染产业园建设可行性调研,积极争取印染项目纳入全省规划布局,补齐“纤、纱、布、染、衣”完整产业链条。另外,积极发挥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科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优势,推动校地共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在骨干企业建立30多个校企实训基地,实现产业链联合研发与产学研协同创新。2024年,我市新型功能生物基纤维与纺织品研究中心通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
产品焕新 打造产业区域新地标
  5月11日7时30分,德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机动车间主任曹广荣来到车间,对纺机等逐一检修。“我是德棉的老职工,看到公司每天都有新变化,工作越干越起劲。”曹广荣说。
  德棉集团是一家成立近70年的大型棉纺织企业,为提升企业发展活力,2023年9月,经相关部门牵线搭桥,菏泽汇泓纺织与德棉集团合作成立德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汇泓纺织投资1.2亿元盘活集团优质资产,让“德棉品牌”重焕生机。合作后,公司对原有纺织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新上64台高速喷气织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今,公司细纱机开机达5.2万锭,开台织机280台,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
  “嫁接”新优势、“长”出新动能,通过对接合作,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变得不“传统”。
  陵城区对接资本投资公司与石墨烯产品研发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德州石墨烯轻纺产业园,携手建设石墨烯轻纺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石墨烯轻纺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车间等,给纱线赋予更多高科技、高质量属性。
  夏津县政府积极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合作,共建夏津现代纺织产业园,引进广东纱纤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定制开发纱线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区域产业在原料集中采购、共享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方面提升。
  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我市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常态化赴京津冀、江浙沪地区靶向招商、驻点招商,精准招引高端项目。去年以来举办中国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峰会等6场产业对接活动,组织企业赴新疆、上海等地对接交流,推动企业与全省纺织服装行业链主企业魏桥集团、迪尚集团深度合作。在省工信厅支持下,我市在夏津、陵城建成了功能性纱线、新型纺织数字经济总部项目,打造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
  “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突出稳中求进、融通发展、创新引领,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实施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的创新应用项目,提升全市纺织产业发展水平。”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刘红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新”求变 竞逐转型新赛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