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胡同旧影

  谭晓红
  推开记忆的门扉,一条蜿蜒的胡同在时光深处静静舒展。青砖黛瓦间,岁月沉淀出温润的光泽,像一幅泛黄的老照片,在心底缓缓铺展。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石板路上,映出细碎的光斑——仿佛时光的碎片轻轻摇曳,细诉着往昔的故事。
  胡同位于德城区原来的旋风角一带,我家住在工业局宿舍,前排是行署宿舍。后来随着城市变迁,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家纷至沓来,于此汇聚成一条悠长的胡同,渐次演变成大杂院。几十户人家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过着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胡同虽窄,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宛如一条纽带,将人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夏日的黄昏,暑气渐消,各家门前的小桌次第摆开。饭菜的香气在暮色中交织,若是哪家飘出肉香,必引得邻里探头张望。包了饺子和包子的人家,总会端着热气腾腾的碗,东家送一碗,西家递几个。记得有一次,邻居郭大娘端着饺子送到我家,笑着说:“孩子正长身体,多吃点。”那碗饺子,让我感受到邻里间的那份质朴而深厚的关爱。你来我往间,人情味便如陈酿,愈发醇厚香浓。孩子们在胡同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像一串串银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四合院里那棵老枣树,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每到枣熟时节,孩子们便围着树打转。青枣酸涩,熟枣甘甜,咬上一口,汁水便在唇齿间迸溅。那滋味,至今仍在舌尖萦绕,成为记忆中最鲜活的印记。枣树下,我们曾用竹竿敲打树枝,枣子噼里啪啦地落下,像一场甜美的雨,落在我们的童年里。
  胡同北头的回民饭店,是我清晨最向往的去处。攥着父母给的钱,飞奔去买火烧和老豆腐。火烧酥脆,表面的芝麻粒粒金黄,香气扑鼻;老豆腐细腻,浇上卤汁,一口下去,全身都是满足。再往北的国营蔬菜店,每天清晨都有枣红马车送来新鲜时蔬。红的番茄、绿的黄瓜、紫的茄子,在晨光中鲜艳欲滴,宛如一幅水彩画。菜店门口,大人们挑拣着蔬菜,孩子们则在一旁追逐嬉闹。记得那时,一斤黄瓜只要一角,母亲总是挑拣最鲜嫩的放进篮子里。菜店墙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蔬菜的清香和生活的气息。
  向南不远便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学习用品区的铅笔橡皮,总能让我们驻足良久。对面的红卫一小,是我们汲取知识的神圣殿堂。而附近的新华书店,则是我们的精神乐园。攒下零花钱买来小人书,在火炉旁席地而坐,常常看得入迷。有一次,棉裤被火炉烤着了都浑然不觉,直到闻到焦煳味,才慌忙跳起来,惹得周围人哄堂大笑。那些小人书里的故事,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悄悄埋入我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滋养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学校南边的果品商店,藏着夏夜最甜美的记忆。父亲带我们买西瓜,一家人围坐在店外的小桌旁。清甜的瓜香弥漫,欢声笑语在夜色中肆意荡漾。西瓜切开时,汁水顺着刀刃流下,红瓤黑籽,像一幅色彩明艳的画作。我们捧着西瓜,大口咬下,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滴在衣襟上,却毫不在意。那一刻,夏夜的微风轻拂,星光点点,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甜蜜与宁静中。
  时光流转,钢筋水泥的丛林吞噬了青砖黛瓦,胡同渐渐隐匿于时间长河。曾经热闹的大杂院、熟悉的邻里,都已成为过往。但那些温暖的片段、真挚的情谊,却永远定格在记忆里,化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底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胡同旧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