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禹城创新推动“六床联动”试点工作——
让失能者家庭“不失衡”

护理人员为老人吹头发


医护人员问诊


和老人一起做手工


  

□本报记者李莉
  今年,我市将打造“六床联动”试点列入全市19件民生实事。禹城市率先破题,依托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家庭的全周期医养康养闭环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难题。
机构养老:医养融合零距离
  走进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养老院、老年病医院,两院一体的楼宇错落有致,绿植环绕,透着勃勃生机。
  4月18日,医护人员正为李秀荣夫妻俩进行晨间护理。“胃口怎么样?夜间睡得安稳吗?”温馨的问候声中,血压监测、用药提醒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对70多岁的夫妻7年前入住颐养院,享受着生活照料、文娱活动等基础服务。“吃住都舒心,年龄越来越大,最担心的就是生病就医不方便。”李秀荣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从养老床位转入医疗床位后,她的担忧迎刃而解——生病了不用转院,在颐养院就能治疗,还能及时报销。“孩子们可以放心工作,不用来回奔波了。‘六床联动’真是解决了我家的难题。”李秀荣说。
  颐养院不仅实现内部1000张床位的智能调配,同时并入禹城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医养机构协同、部门资源联动的服务网络,实现了医养机构“牵手”,部门资源“一网”融通。
  “我们通过整合医养康养资源,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服务,构建了全周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禹城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冯振表示。
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送上门
  “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父亲虽然瘫痪在床,但从没生过褥疮。”4月25日,在禹城市民张芳的家中,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她75岁的父亲进行体位调整、按摩等护理工作。作为家庭病床的签约用户,张芳的父亲享受每月2至3次、每次1至1.5小时的定制化服务,涵盖健康监测、生活护理等13项专业照护。“对于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六床联动’不仅是一种服务,更多的是对整个家庭的帮助。”张芳说。
  “我们以机构床位为枢纽,把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的功能叠加,医护团队上门,将一揽子优质专业的服务打包,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运营总监司兆军介绍,通过与周边社区联动,目前已在30余位老年人家中设置了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实现了养老、医疗与居家服务无缝对接,减轻了家属的照料压力。同时,颐养院还与禹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急诊、住院等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既能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舒适,又可获得家庭病床的医疗保障。
智慧养老:科技守护银龄安康
  前不久,冯盛军将一面锦旗送到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感谢医护团队挽救了他父亲冯志府的生命。
  原来,3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住在颐养院的76岁老人冯志府突发脑梗塞,智能手环与卧室感应器同时报警,值班医护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待家属抵达时,老人已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后,冯志府又进行了40多天的运动、物理、语言等综合治疗,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在颐养院智慧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1200余位签约老人的健康数据。从心率异常预警到用药提醒,从紧急呼叫响应到服务需求分析,信息化系统让“需求识别-精准转介-服务跟进”形成管理闭环。“过去老人在不同机构间奔波,现在服务跟着需求走,医护围着老人转。”冯振表示。
  数据统计,“六床联动”实施后,机构入住率提升20%,家庭照护成本降低15%。“我们将以‘六床联动’为支点,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禹城市民政局局长李付光表示,未来将通过定制服务、智慧平台升级等方式,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失能者家庭“不失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