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杂技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演艺+旅游”发展模式——
根植传统文化 焕发时代风采


  记者马乐
  进入4月份,德州市杂技团的演员们一直处于超级忙碌状态,各类演出活动一场接一场,还要筹备“五一”期间在国家大剧院的专场演出。用团长付开飞的话说:“忙碌并快乐着。”
  德州杂技如同一株千年古树,历经风雨,却依旧生机盎然。从活跃在田间地头到闪耀于国际赛场,德州杂技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的实践之路。这里的故事,既有泥土的芬芳,也有时代的回响,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包容。
  扎根泥土
  基层演出淬炼艺术真章
  4月10日晚,德州大剧院内灯火通明,市杂技团精品剧目《山水国潮》专场演出精彩上演。“我专门带着外地的朋友来看,让他们见识一下德州杂技的风采。而且,这么好的剧目竟然可以免费观看,这让我们很惊喜。”市民孙学永介绍。
  德州杂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我市始终秉持“政府补贴、市场运作、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理念,积极推动杂技艺术走进基层,为广大群众送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本场展演也拉开了2025年我市杂技惠民演出的序幕的序幕。。““除了在剧院演专场除了在剧院演专场,,我们每年还要我们每年还要开着流动舞台车到村庄演出开着流动舞台车到村庄演出,,所到之处均受所到之处均受到到群众热烈欢迎群众热烈欢迎。。””付开飞介绍付开飞介绍,,去年一年他去年一年他们共演了们共演了200200余场余场,,受益观众超受益观众超1010万人次万人次。。
  杂技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在基层演出中,杂技团的演员们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他们白天演出、夜晚复盘,把田间劳作的动作与传统草帽技巧相融合,创作出了《陌上欢歌——草帽》,将麦收时节农民的喜悦揉进《高粱红了——绸吊》。基层舞台也成为演出人才“试金石”——青年演员宋金梦曾在惠民演出中连续失误,她顶住压力刻苦训练,最终成为团内的台柱子,2024年荣获全国优秀青年艺术(杂技)人才展演奖。
  因为扎根土地,所以生机盎然。德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德州杂技也得到长足发展,国家级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两创”
  传统艺术惊艳世界舞台
  下个月,德州市大型音舞诗画原创杂技剧《山水国潮》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能够进入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德州杂技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新时代,德州市杂技团积极响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不断深耕本土文化,“破圈”发展,创作文艺精品,讲好德州故事。《运河流芳》杂技情景剧以运河题材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将德州古运河的文化底蕴完美展示; (下转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根植传统文化 焕发时代风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