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主粮保根基、托管扩规模,全市总粮王张富太——
田垄魔方“转”出高产增收账

张富太享受丰收喜悦图


玉米开镰收获图


抢收小麦图


在田地里忙碌


  记者邓静见习记者张双双 通讯员樊晨 李月
  “第一次报名参加粮王大赛,没想到拿了个总粮王。种粮既有实惠又有面子,咱的劲头更足了!”日前,陵城区宋家镇西屯村村民张富太说。在2024年全市粮王大赛中,他以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合计1789.03公斤的成绩问鼎全市总粮王。
  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农田,在建筑废墟中垦出高产田、在田埂边角挣出额外收益,这位59岁的庄稼汉既守着粮农的执拗,又透着新农人的活络。土地在他手中如同变幻的魔方,既“转”出主粮压舱的厚重,又拧出边角生金的巧劲。
  垄上细察攒“粮经”
  3月26日,天刚蒙蒙亮,起早遛弯儿的张富太习惯性地来到屋后的麦田,看到一块麦田长势较旺,他决定把施氮肥的时间再推迟几天。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老把式”张富太种地,尤其看重水与肥。
  因为今年初春的一场大雪,他的麦田晚浇了10天返青水。别人种麦浇返青水、拔节水,但张富太会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再浇一次灌浆水。这是他在一次“意外”中总结的经验。
  2022年小麦拔节期,张富太浇水比别人晚,结果设备故障导致“跑水”,意外给邻田浇过两遍水的麦田又浇了一水,“‘跑水’面积比较大,我仔细看那浇了3遍水的麦田,穗上的籽粒明显更多、更饱满。”
  自此以后,张富太养成了看当年气候浇灌浆水的习惯。四十年如一日处处留心观察,这让张富太掌握了不少独有的种田小技巧。
  张富太施肥也跟别人不一样。当周边农户撒施高氮肥时,他坚持使用氮磷钾复合肥。“麦子长个靠氮,扎根需磷,抗倒伏要钾,就像人吃饭要荤素搭配。”他还改造施肥机实现精准深施,将肥料埋入2至3厘米土层,如同定制的“缓释胶囊”,让麦苗“细水长流”吸收营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尽管没有明确要求年度粮食总产量目标,但更突出了稳产丰产。张富太认为选对种子是稳产丰产第一步,他种植济麦22已有10余年,他说:“宋家镇的土质气候适合济麦22。稳产丰产,还要做好四步:种子包衣抗病害,冬前镇压防旺长,深耕松土保墒情,科学追肥促壮苗。精心做好这几步,产量保管稳稳当当的。”
  高价竞拍“废地”后的执拗
  “地不欺人,你一门心思伺候它,它就还你粮满仓。”张富太说。
  2013年,张富太成立富泰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了125亩土地。
  在这些土地中,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70亩复垦地。这块曾让十里八乡人摇头的“废地”,硬是被他用6年光阴磨成了“聚宝盆”。
  2014年宋家镇侯楼村拆迁复垦地竞拍现场,张富太头一个报价:“每亩每年650元!”当年,好地的承包价格每亩也就600元。这块复垦地,其他竞拍人最多愿意出300元。
  现场炸了锅:“准保打不了多少粮食!”“不出两年准赔光!”“有他后悔的时候!”
  面对其他农户的质疑,张富太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盘算:其一,这是连片的“一块地”,且紧靠河,耕种起来便利;其二,那几年小麦价格高,种粮有赚头。
  竞拍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一眼望去,70亩复垦地一马平川。第一年夏天,张富太播下玉米种子,一遍“蒙头水”浇下去,土地现出“真面目”:到处都是塌陷的深浅不一的洼坑,原本的条播田变得弯弯曲曲,农机压根儿没法下地。
  看似夯实的土层下,填埋着碎砖瓦等建筑垃圾,遇到水浇雨淋,便形成塌陷区,玉米根没法深扎。首个收获季,亩产不足250公斤。扣除承包、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后,每亩净亏损约600元。
  好在张富太有股执拗劲儿,坚信复垦地也能种出“金豆子”。他开着挖掘机扎进田间,清运碎砖瓦、石块,拉来净土重塑耕层。他还从养殖场拉来羊粪、牛粪深埋土层,开春引黄河水漫灌压碱。
  2020年,70亩复垦地脱胎换骨。当年秋收时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前来调研复垦地时称赞道:“各项指标在陵城区的复垦地里是最好的。老张,你这是教科书级的改良案例!”
  如今,70亩复垦地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合计1200公斤。对这块地,张富太仍是特别关照,精准配比有机肥改良地力,轻耕浅耙呵护土壤结构,粮食产出量眼见着逐年向上走。
  粮田里的“精算师”
  在张富太的“田间账本”里,守牢粮田与多元增收,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每到农闲时节,张富太总会和合作社成员坐下来,一项项核算当年的种粮成本,然后再商量哪些成本可以减。
  张富太的增收账藏在精打细算里。
  秋收后的农田里,腾起阵阵尘烟,一排排玉米秸秆被粉碎成屑抛撒在田间。“草秸肥养地,但秸秆还田得卡住量,超了容易板结,少了肥力不够。”张富太抓起一把土搓了搓,“适量还田,可以少施复合肥,苗情反而更壮。”
  不还田的年头,张富太则与周边牧场合作进行“资源置换”。牧场派遣专业收割团队,同步完成玉米采收与秸秆处理。张富太将青贮秸秆无偿供给牧场,牧场则为其免除玉米收割费用。“秸秆换服务”每亩可省下收割费120元左右。
  张富太的合作社还是一支“移动服务队”,为村里的406亩土地提供耕、种、收等托管服务,每亩每年390元托管费;规模效应也带来议价权:集中采购农资成本降低10%。
  2017年,张富太开始关注麦田里不起眼的野草——麦蒿。他从一位药材商朋友那里得知,麦蒿种子的中药名叫葶苈子,行情好的时候,每公斤能卖到10余元。
  每年麦子快打苞时,张富太便会开着车四处采收麦蒿。听闻哪里麦蒿多,他会立即赶到目的地,常常一待就是四五天,收回家的麦蒿种子经过晾晒、精选后,粒粒色泽红艳。2024年,积攒的10吨麦蒿种子卖了10万元。
  主粮保根基、秸秆省成本、托管扩规模,张富太的头脑很活络,“有人说种粮利薄,那是没做好精算账。农田里处处藏着玄机,账算透了,薄利也能攒成厚薪。”他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垄魔方“转”出高产增收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