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父亲的生命之光
  

□胡瑞祥
  2025是父亲诞辰130周年,亦是他辞世48周年。我已年届八旬,按常理对父亲的记忆应渐趋模糊,可岁月流转间,对他生平的探寻却愈发强烈。
  父亲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冬,那是中国甲午战败后的第二年,也是清廷风雨飘摇的至暗时刻。时代的苦难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无论生活如何困顿,他从未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愈发感慨于他直面困苦的勇气,也愈发渴望了解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作为爷爷奶奶七个女儿后唯一的男孩,父亲承载着家族的厚望。祖父深知无文化之苦,即便家境贫寒,仍坚持令父亲读书识字。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虽将“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标榜于市,却视百姓如草芥。而少年父亲已将儒家十二字奉为圭臬,践行终身。
  爷爷早逝后,12岁的父亲挑起家庭重担。他以“四维八德”立身,凭借公道正派的作风赢得外埠商家信任,赊销货物得以周转,家境渐有起色。20世纪2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扶持土匪武装、倾销鸦片,运河码头烟馆、妓院、赌场如毒瘤滋生。父亲与一众有志青年目睹民风败坏,痛心疾首。他们奔走呼号、求助官府未果,便自建读书会,以传统文化教化民众。父亲曾以“心”字喻理:“佛家言心为菩提树,需种善养德;道家谓心乃积善田,当结善缘;儒家云心涵天地人,须明廉耻法度。天为纲纪,地为根本,人当知敬畏。忠、爱、慈、悲皆从心起,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非分明,则知可为与不可为。”他更以“神灵在心中,香火不足道”破除迷信,强调修心乃修身之本,尤其要守得住“财”与“色”的底线。
  父亲的正义之举招致黑恶势力嫉恨。某夜,匪徒破门而入,泼油纵火。年仅8岁的大哥急中生智,以铜盆声惊退歹徒,方使全家幸免于难。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家成为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父亲耳闻目睹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3年秋,地下党急需传递紧急情报,父亲毅然让12岁的二哥、9岁的三哥化装成吊唁的孩童执行任务,兄弟俩机智穿越日军封锁线,及时送达情报。年仅5岁的四哥也紧随其后协助执行任务。这次行动的成功,不仅展现了少年们的无畏,更印证了父亲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抉择。此后,大哥、二哥相继投身革命。
  父亲常以“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教诲子女。即便生活艰难,他坚持让我们兄弟七人读书,甚至在家中开办义学,资助贫困孩童。他严于律己,每日黎明即起挑水扫院,粗布衣衫必整洁如新,外出归来必先以牛尾拂尘净衣方入内。他嗜书如命,品茶习字,见佳联便默临于心。在茶香氤氲中,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融入血脉,也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子孙。
  父亲的一生,是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的一生。他以平凡之躯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在黑暗中守护良知,在困厄中点燃希望,在乱世中抉择信仰。其品格如明灯,照亮了吾辈前行之路,也让我们在新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始终秉持“敢作为而不乱作为,老实做事,清白做人”的准则。
  如今,父亲的音容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于我们的血脉与记忆中,激励着后世子孙继续前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亲的生命之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