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我国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3月26日表示,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努力实现“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蒋火华说,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是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最基础、最首要的一项任务。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前瞻性谋划“十五五”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监测网络布局,将以更加科学、高效、一体化的网络,更好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一是更加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空气方面,在新的城市建成区增设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地表水方面,在三江源等源头区增设地表水监测断面,拍好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大江大河“全身照”。从“十五五”开始,要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要求,在现有水环境理化指标监测的基础上,全面部署水生生物指标等的监测评价,更综合反映水环境、水生态状况。
  二是更加有力支撑精准科学治污。科学区分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把注意力聚焦到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上来。“十五五”期间,对一些受自然本底因素影响大、周边人类活动少的监测点位,将进行优化调整。
  三是更加聚焦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在做好大江大河水质监测的同时,更加注重向群众身边的中小水体延伸,“十五五”期间将新增170余条群众身边的支流小河监测,让公众对监测数据更加可感可及。地下水方面,将围绕“一区两场”即化工园区、垃圾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强化监测。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AI技术、卫星遥感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更大作用。
  蒋火华说,目前,DeepSeek已经在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不少地方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得到初步应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近期印发的相关文件提出,围绕环境监测等领域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远程运维装备,加快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进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更加智慧的监测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卫星遥感监测是现代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天眼”。蒋火华说,卫星遥感在大尺度、远距离、非接触的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显著优势。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已拥有环境和大气两个系列共7颗在轨卫星,初步构建起多星联动的短周期、高覆盖、高分辨率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体系。
  他说,以卫星、无人机等为代表的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进一步发挥好遥感技术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联动应用,让卫星遥感的“天眼”越来越清晰,视野越来越宏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丽中国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