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让“民意直通车”更加便捷高效
——2025年旁听全国两会工作扫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听取和回应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工作,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民意直通车”,将一条条真知灼见吸收转化为政府工作的实招硬招。
速递代表委员“好声音”
  3月6日上午,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全国政协科技界别的小组会议上,从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普工作,到怎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再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们畅所欲言,旁听会议的国办工作人员汤道刚手中的笔也记个不停。
  “很多委员奋斗在科研攻关一线,他们聚焦科技强国建设建言献策,对促进政府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意义重大,我要原汁原味记录委员们的发言,及时转交汇总组。”他说。
  当晚,这份记录就被转交至国办汇总组,及时梳理并转给国务院相关部门研办。
  今年全国两会,国办安排工作人员分赴35个人大代表团和34个政协界别会议现场,旁听记录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意见以及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政策建议;组成工作专班全面梳理意见建议,逐条研判,第一时间转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国务院有关部门也通过派员现场旁听、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转办回应看得见、落得实
  3月5日至7日,连续3个夜晚,30多名国办工作人员连续通宵工作,逐条梳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当夜形成清单,次日及时转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办理回应。
  “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力量调配、优化工作流程,采取分团组整理、按部门分办以及初审、复审双重把关等方式,努力做到意见建议梳理更全面、转办更精准、回应更及时。”国办工作人员王哲介绍。
  据了解,今年全国两会,国办汇总的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已第一时间全部转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这些意见涉及国务院部门多、业务领域宽,为使转办回应看得见、落得实,我们建立专门台账,加强跟踪督办,每日调度统计,要求有关部门就相关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回应。”国办工作人员邹群说。
  针对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转办回应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了精心安排。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照单全收,根据内容及时精准批分,确保专人专办,高效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内部批分、转办回应牵头单位和答复工作要求,确保意见建议高效流转、积极反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周琳一直关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问题。3月5日下午,她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触手可及”的建议。第二天,周琳就接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电话回复,8日她又受邀走进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电话联系、当面沟通、登门解释、回信复函……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并反馈多渠道收集的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诚恳接受监督,积极回应关切。
变民意民智为发展良策
  通过旁听两会这个“民意直通车”,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得到快速回应,其中不少被直接吸纳到了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
  围绕代表委员对计划报告的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起草组结合工作情况逐条研究、认真吸纳,对计划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安排解释小组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诚恳就相关意见逐一向代表委员解释答复。
  聚焦预算报告,财政部梳理出代表提出的与财政工作相关的意见建议,内容涉及财政宏观调控、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科学管理等方面。“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尽量予以吸纳,并与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作了衔接,共对预算报告作了41处修改,涉及全部35个人大代表团。”财政部办公厅副主任湛志伟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不少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
  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商务部共办理100多件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这些意见建议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商务高质量发展,反映出企业、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商务部两会专班办理负责人说,我们逐一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向代表委员作出解释和答复,不少意见建议对未来的工作很有价值。
  国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连续多年开展旁听两会工作,得到了代表委员的肯定和认可。“旁听两会工作高效、务实,让代表委员感受到诚意、温度和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代表委员履职的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民意直通车”更加便捷高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