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鲁望公司通过“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三剂良方,促农业增产增效——
化肥少用三成 每亩多挣300元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樊晨 王丁
  初春的德州大地上,麦苗返青。在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平原鲁望)的麦田里,种植经理何石宝轻轻捧起一把黄褐色的土壤,感慨万千:“往年用化肥像撒盐,现在像给庄稼开药方。”
  这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平原鲁望在精准施肥领域的新革命:通过“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三剂良方,让滋养庄稼的化肥实现科学瘦身,在沃土生金中走出生态农业新路径。
  作为农业硕士的何石宝,自2018年加入平原鲁望以来,便致力于探索粮食增产与化肥减肥的双赢之道。如今,他自豪地宣布:“我们调配的肥料,每亩仅需60斤,便能达到普通复合肥80斤的效果,成本下降,亩产量不变,成效显著。”
  这场变革的起点,是田间地头的“土壤体检”革命。平原鲁望采用先进土壤检测技术,对耕地进行深度“把脉”,精确测定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及有机质、酸碱度等关键指标,实现精准施肥。两年多的配肥实验,见证了化肥用量的逐年减少与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不仅赢得了“老把式”的赞誉,也获得了德州市农业专家的认可。
  目前,平原鲁望已建成科学配肥中心,原料按设定比例精准混合,为土地定制“营养餐”。每小时15吨的调配能力,预示着更多土地将告别化肥过度使用的历史。
  而在平原鲁望办公区以南2公里处,两个养猪场共饲养着2万多头猪,它们正参与着一场种养结合的“消化”革命。平原鲁望采用“畜—沼—粮”模式,生猪养殖场的沼液通过地下管网直达农田,固体有机肥则直接运至田间。何石宝的徒弟、硕士农场主陈慧芳算了笔账:“5头猪的排泄物滋养1亩地,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肥沃了土地,年减少化肥使用30%,农户每亩增收300元。”
  谈及秸秆还田的“加减法”,陈慧芳更是兴致勃勃。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秸秆还田,平原鲁望的4万亩土地已全部实现这一目标。秸秆深翻入土,如同海绵般透气蓄水蓄肥,为土壤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原县农技站的检测数据显示,连续7年实施深翻还田后,耕作层从15厘米增厚至30厘米,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至1.7%。
  行走在平原的乡间小道上,这场粮食施肥“瘦身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一切。从“吃得多”到“吃得精”,从“资源消耗”到“循环再生”,从“量变”到“质变”,平原鲁望开具的三剂良方——减肥增效、种养循环、秸秆还田,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用绿色的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天地,书写着生态农业的新篇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化肥少用三成 每亩多挣300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