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聚焦企业核心关切,全力营造精准响应、协同高效的发展生态——
提升企业“舒适度” 塑强城市竞争力

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邓静 本报通讯员常晓晋 杨鹏
  企业“舒适度”,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潜力的标尺。我市将“能否让企业更有舒适度”作为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首要标准,在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要素保障机制、法治保障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加舒适的发展空间。
  企业“舒适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我市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7.2万户,在营企业17.6万户,增幅居全省首位。
深化改革攻坚
  人勤春来早,开工干劲足。
  在平原县光电产业园,核鑫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5个月即投产运营;在武城县经济开发区,山东悦维新材料公司年产3000架无人航空器机身复材制品项目一期投产在即;在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处处涌动发展热潮。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跑出发展加速度,得益于政府部门以改革魄力重塑审批流程,主动靠前服务。
  以企业“舒适度”为标尺倒逼政府效能变革。德州推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各部门提报对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推动制度创新与服务升级深度融合。这场改革以“高位推动、靶向施策”为核心,将部门“一把手”推至改革一线,形成“部门领题、全市解题”的攻坚合力。
  市审批服务局聚焦便利市场准入,谋划推出“探索开展经营主体集中注册地备案,破解新领域新业态注册登记难题”项目;市商务局聚焦电商服务,谋划推出“建强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助力电商高质量发展”项目。审批流程的精简优化,大幅缩短了项目落地的时间成本;服务领域的深化拓展,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一系列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得以破解,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我市始终将企业“舒适度”作为这场改革的标尺,通过企业打分等机制创新,让企业家坐上改革“主考官”席位,构建起“顶层谋划——精准立项——社会评议”的闭环机制,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实现动态校准。
  4年来,我市共实施190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相关改革不是碎片式修补,而是瞄准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递进式攻坚。
树立“用户思维”
  在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昔日长龙似的排队场景,如今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最多跑一次”和帮办代办服务,甚至是手机端“刷脸秒批”。这场效率革命背后,是德州推出的150余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从企业和群众需求角度出发,将多个关联程度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通过整合事项、流程再造、数据共享、部门协同,推动企业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从跑多个部门到当场即办,看似简单的流程整合,实则破除了各自为政的痼疾;从重复提交多份材料到信息一次采集,打破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
  “高效办成一件事”折射的是执政理念的深刻转变——以“用户思维”取代“管理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服务温度,助力政务服务实现从“能办”到“好办”的迭代。改革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培育出滋养经营主体的制度沃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提升企业“舒适度” 塑强城市竞争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