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技改赋能 促工业焕新
——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系列评论②

  本报评论员
  抓技改就是抓转型、抓新质生产力。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现场推进会议强调,要狠抓企业技改,持续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深刻理解这一部署不难发现,技术改造不仅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密码。
  工业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在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大类中德州有33个,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完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之际,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需要明确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绝非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强化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让传统工业企业“老树发新芽”。
  以技改赋能,要坚持高端引领,提升“含新量”。2024年,全市上下主动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深入实施技改焕新行动,完成设备更新5.5万台(套),167个省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恒源石化转型升级、华鲁恒升高端溶剂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竣工运行。新的一年,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各项政策,靠前服务、精准对接,积极引导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级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技改赋能,要强化数据驱动,提升“含智量”。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应用“工业用云量”,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号产业链”,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实践表明,通过数智赋能,实体经济释放了新活力、迈上了新台阶。我们必须精准把握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的时代脉搏,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改造,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以技改赋能,要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含绿量”。绿色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我市系统推进节能降碳,在废钢铁、废旧动力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成效突出。培育省级以上水效能效“领跑者”5个、绿色制造单位32家,天衢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持续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着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把产业结构调“轻”、碳排放量变“低”,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新生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置身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浪潮,工业企业当以转型拓新路,以创新强根基,在产业转型中勇辟新赛道,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作出新贡献、增创新优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技改赋能 促工业焕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