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春捂——
时间部位有讲究
  

□本报记者唐志梅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指的是在农历二月和八月这两个时间段,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忽冷忽热,因此人们的衣着多样化,有厚有薄,差异悬殊。时下,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中医讲究春捂秋冻。如何做好春捂?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赵巧雅。
  “人体经历冬季低温环境,末梢循环和汗腺功能都处在‘待机状态’。”赵巧雅解释说,初春气温变化较大,虽近期气温有所回升,但地表温度却滞后2至3周,过早减衣会打破身体建立的温度平衡。她接诊过的关节酸痛患者中,不乏因过早换上单衣而诱发疾病的年轻人。
  关于“捂”的诀窍,赵巧雅总结为“三护两灵活”。“护”是指护住颈后大椎穴、腰腹神阙穴和脚踝三阴交穴,这3个穴位所在区域毛细血管丰富,最易受寒邪侵袭。她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吸湿排汗材质,中层抓绒保暖,外层备防风外套,根据全天10℃左右的温差灵活增减。
  “判断‘春捂’是否适度,要看后背温度。”赵巧雅说,以感觉不到背部衣物潮湿为佳,若出现燥热、出汗,就该减衣。她特别提醒晨练人群,运动后切勿站在风口脱衣,待汗液自然收干后再调整衣物。
  对于停捂时间,赵巧雅给出两种参考标准:连续5日,日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或清明节后白杨树展叶。“但今年倒春寒频繁,建议谷雨前后准备薄外套,便于随时增减衣物。”同时,她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春捂。赵巧雅说:“慢性病患者、过敏体质、自主神经功能退化的老人,都要遵循‘宁稍凉勿过暖’原则。”她建议这类人群采用局部保暖替代全身性加衣。
  赵巧雅最后提醒:“养生讲究‘天人相应’,既要遵循自然规律,更要‘量体穿衣’。与其盲目‘春捂’,不如每天观察路边的连翘——当嫩黄花瓣完全舒展时,就是身体准备好迎接温暖的时候。”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时间部位有讲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