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农民画家热忱满怀——
质朴丹青 绘出乡村美

罗洪军(右二)组织村民参与农民画创作


《枣乡福娃》


《枣林春色》


  

□本报记者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孙梦琪 张萌萌
  近日,走进乐陵市朱集镇枣乡记忆博物馆农民画室,墙面上、展台上陈列着精美的绘画作品,几位农民画家正聚精会神地伏案创作。
  “枣乡农民画的创作内容丰富,这幅是反映枣林风光的,那幅是开杆打枣的,都是我当时在万亩枣林现场画的。”乐陵市老年大学朱集分校校长、朱集镇枣乡书画院院长罗洪军介绍。
  乐陵农民画色彩明快、画面饱满、情感真挚,是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以来,罗洪军便一直在老年大学朱集分校免费教村里的绘画爱好者画画。
  “当时罗老师跟我说,让我把画纸想象成枣林,把画笔想象成枣木耙。”71岁的农民画家芦万华一直跟着罗洪军学习画画,他慢慢领悟了色彩搭配、填色技巧,用构图巧妙突出绘画主题。
  2017年,朱集镇依托枣乡记忆博物馆开设的农民画室正式落成。自此,“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画画”成为枣乡农民画家的真实写照。走进万亩枣林核心区的前周村、后周村、王双志村,各式各样的农民画绘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描绘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在丁坞镇老年大学农民画室里,69岁的贾西亮正在画他的新作品《集体婚礼》。
  贾西亮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也是丁坞镇老年大学的校长。2018年,镇上专门设立了农民画创作室,为大家提供场地和笔墨纸张。从那以后,贾西亮手中的画笔从未停下,还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学习、创作。
  “我跟着贾老师学画农民画7年了,用画笔记录着身边的生活、家乡的变化,感觉特别有意义。”71岁的农民画家解长珍说。
  在贾西亮看来,农民画要向前发展,必须契合时代主题。工作室绘制的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题材的农民画,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随着政府推介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乐陵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了让农民画品牌“叫得响”,丁坞镇创新开办蒲公英助农直播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线上宣传销售文创精品,开创“文艺展示+销售”“DIY体验+销售”等直播模式。目前,已开展系列直播活动30余场次,为画家增收3万余元。
  眼下,正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乐陵16个乡镇(街道)都建起农民画培训创作基地,形成了八里庄、孟家社区等10多个农民画专业村,农民画家达1600多人,每年绘画作品达3000余幅,经济收入超30万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质朴丹青 绘出乡村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