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10台机器人“上岗”种菜
◆可节省60%的人工 ◆较传统大棚增产20%

  本报讯(记者刘潇 通讯员张瑞康 张小弟)将来菜靠谁来种?田靠谁来管?在宁津县保店镇现代农业科创中心,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智能机器人。
  2月14日,科创中心的连栋温室大棚里,巡检机器人在一排排作物中穿梭,其搭载的多光谱、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系统采集西红柿与黄瓜的株高、叶面积等关键生长参数,全天候精准感知作物长势。抬头望向棚顶,酷似飞碟的无人植保机,正沿着设计好的运行线路,在有序进行雾状喷洒作业。
  “以往传统用人工完成的种收工序,现在基本都用智能机器人完成。”智慧大棚运营主管蔺会明介绍,大棚共运用了10台智能机器人,它们各司其职,像授粉机器人高精度完成授粉工作,智能管控机器人自动调节大棚内的环境参数,采摘机器人则负责将成熟果子统一采摘。“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节省60%的人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作为运营主管,蔺会明只需要打开手机小程序,即可对机器人进行实时监测。小程序依托智慧云平台创建,平台上记录着温室大棚的信息档案,温度、湿度、病虫害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还可定期生成长势诊断、处方以及产量预测等生长管理方案。“前几天凌晨突遇寒潮大风天气,气温骤降,紧接着手机上就接到了大棚温度过低的警报。”蔺会明一边展示小程序一边说,“现在遇到恶劣天气也不用再往大棚里跑了,在手机上调整参数,温度就上来了。”
  据了解,连栋温室大棚是宁津县智慧农业样板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大棚占地12654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绿色防控技术等现代农业信息化手段,使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业全产业链效率提升,较传统温室大棚种植可增产20%。
  眼下,从种植管理再到果实收获,连栋温室大棚全部实现“绿色无人化”的生产模式,有力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智慧化、数字化快速转型。此外,棚内还设立了“津尽悠味”电商直播间,新鲜采摘的果蔬能通过线上直播对外出售,进一步擦亮宁津农用区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10台机器人“上岗”种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