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又到返程时,记者走进部分村庄,看看游子的行李箱里都有啥——
返程行囊装满“家乡味儿”

王学武(右)给老人发红包


章凌昊试穿新衣


郭葆睿将西葫芦装车


  

常家镇前王村企业家王学武——“村民送的锦旗就是最珍贵的年礼”
  本报讯(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马俊良 刘蕾)2月8日,庆云县常家镇前王村企业家王学武踏上了回公司的路途。他的行囊中,比来时多了一面锦旗。“我在县城有企业,经常给老家做些事。这面锦旗是村民年前送给我的,代表了对我的肯定,我得带回家给儿子好好讲一讲。”说到这里,王学武脸上满是自豪。他小心翼翼地将锦旗折叠好,放入行李箱中。
  今年春节期间,王学武始终坚持在村里送温暖,为60岁以上18名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物资和300元现金红包。这是他连续回馈家乡的第8年。
  王学武是土生土长的前王村人,在县城经营着一家电力器材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能力了,就想着为家乡多做点实事。”王学武说。他利用自身资源,帮助村集体整理集体机动地块,租赁给有意愿的群众,引导他们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
  为改变村庄面貌,王学武还自掏腰包近百万元,修缮村内生活污水排水沟,重新硬化了村庄道路,两侧安装了50盏路灯,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去年,王学武还出资对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统一粉刷,规划设计乡村振兴标语、图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风尚。
  今年春节期间,村民代表将一面锦旗作为“年礼”送到王学武手上。面对村民们的深情馈赠,王学武谦逊地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回馈社会、助力家乡发展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孙镇柳庄村大学生章凌昊——“获赠棉衣,感受家乡爱与关怀”
  本报讯(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李诚诚)2月7日,家住陵城区前孙镇柳庄村的大学生章凌昊在即将返校之际,收到了一件由忆农共富工坊精心准备的新棉衣。这件特殊的开学礼物让他倍感温暖与幸福。
  为了表达对学子的关爱和支持,前孙镇柳庄村的忆农共富工坊特意准备了15件崭新的棉衣,赠送给工坊职工的大学生子女。因妈妈曲秋芬在工坊上班,章凌昊也获赠了棉衣。拿到礼物后,章凌昊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崭新的棉衣合身又暖和,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去年,柳庄村党支部腾出140平方米闲置仓库,租用26平方米村集体房屋,又投资20余万元购买安装了一批电动缝纫机,建成忆农共富工坊。依托“党支部+村集体+工坊+群众”模式,引入劳动生产项目,从大服装厂承接来料加工业务,让一些家庭妇女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曲秋芬便是其中一员。目前,工坊已有70人,工坊产值的20%作为管理补贴给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以上,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我妈自从在家门口上班后,心情好了,每个月还多了2000块钱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章凌昊感慨。
  试穿后,章凌昊小心翼翼地将棉衣放进行李箱。他表示,这件棉衣让他感受到家乡的深情厚谊,他将把这份关爱与期望化作前行的动力,激励自己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尽快回报家乡。
德原街道红庙村在外务工人员郭葆睿——“带走的是菜更是家人的牵挂
  本报讯(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王亚群)立春已至,春意正浓。2月6日一大早,平原县德原街道红庙村郭葆睿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济南上班。忙碌之时,舅舅王长付送来了一箱鲜嫩的西葫芦。“刚摘的西葫新鲜得很,你带回去跟邻居、同事分一下,让大家伙儿尝尝咱家乡的味道。”王长付嘱咐道。
  眼前的西葫芦,倾注着王长付的心血。2005年,创业失败的王长付回到家乡,承包了几亩地,建起了蔬菜大棚,开始种植西葫芦。从刚开始时的不知所措,到去外地学习种植经验,再到与京津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王长付对西葫芦种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种好西葫芦,不仅需要技术不断创新,更要在加强管理、增产增收上下功夫。”
  为此,王长付翻新了3个大棚,引入先进的滴灌技术。“通过高效管理生产技术,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以上,节本增效10%以上。同时,我们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提升了西葫芦品质。”王长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的行情,自家3个大棚算下来,年收入超过7万元。
  “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不小,蔬菜大棚都用上了智能温控、西葫芦注册了品牌、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环境也越来越干净……看着他们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在外打拼更踏实、劲头也更足了。”郭葆睿感慨。他深知,后备箱里装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家人对他的牵挂。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返程行囊装满“家乡味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