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正月里的回忆
  

□王凤华
  小时候,每年正
  月里,母亲都会带着
  我去给姥娘拜年,然
  后再去邻村给母亲
  的婶子拜年,我称她
  二姥娘。二姥娘家
  有个梅姨,梅姨长得
  很美,在她村子里数
  一数二。记忆中身
  材匀称的她爱穿一
  件碎花儿的棉袄,大
  大的眼睛水灵灵地
  含着笑,一条长长的
  麻花辫儿垂到腰以
  下,身上总有一缕淡
  淡的、清香的雪花膏
  味儿。
  梅姨很喜欢我,
  每年都要留我在她
  家住上一段时间,我
  也乐意留下来,一是
  因为喜欢梅姨,二是
  因为每年到了正月
  十五,梅姨家的村就
  会搭戏台、唱大戏。
  当走亲访友拜
  完了年,过年穿的新
  衣还依旧鲜亮,鞭炮
  和二踢脚还不时远远近近地响起,农家大门上的福字、春联和灯笼还依旧火红的时候,二姥娘家门外的一大片空地上就搭起了戏台。小商贩们也赶来凑热闹,卖糖葫芦、卖甘蔗、卖荸荠、卖菱角、卖洋茄子……小孩子们的最爱是“缠吹糖”——一种姜黄色的糖稀,用两根细棉柴棍儿挑起,上下左右缠绕,每缠绕一次还要往两边拉伸一下,直到最后缠成有点硬的乳白色接近固态的形状,便一口填进嘴里,有点黏牙,甜中带香,吃了还想再吃。
  戏台上的胡琴正调着音,台下年轻媳妇们抱着红扑扑脸蛋的娃娃,笑得合不拢嘴;眉清目
  秀的大姑娘们衣着利落、粉面桃花,三三两两地在一边小声地说着话;婶子大娘们的发髻梳得一丝不乱,手里还不忘拿着针线,几个人凑到一起,一边说笑着拉家常,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纳着鞋底儿;中年汉子让娃儿骑在肩上;小脚的老太太也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出来了;裹白头巾的老汉们三五成群,抽着自卷的旱烟,高声谈论往年的收成和来年的年景,脸上挂着憨厚的笑。
  我们这些扎着羊角辫儿的小女孩儿,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或者半截儿甘蔗,在大人们中间嬉闹、追逐、穿梭,无拘无束的笑声在扬起的尘土里飞扬。
  戏台上的锣鼓家什儿终于响起来了,轻重缓急、有板有眼。演出的剧目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河北梆子《大登殿》、吕剧《李二嫂改嫁》……在豫剧《穆桂英挂帅》里,穆桂英头戴金冠,身插彩旗,威风凛凛;杨宗保手持长枪上下翻飞,一招一式,英气逼人。在评剧《刘巧儿》中,梅姨演巧儿,她扮相美唱腔好,台下的观众不停地叫好,至今我还记得她在戏中挎着小竹筐去生产队交棉线的场景。
  乡村的大戏从正月十五一直唱到二月二龙抬头。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里,戏台是农村百姓文化和精神的舞台,是乡亲们联络感情的纽带,是我们幼小的心灵吸收乡土文艺的土壤。
  我自外出上学到工作,直到今天,已多年没去过二姥娘家,梅姨嫁到他乡,也已多年未见。心里常常想念梅姨,脑子里也总会响起开戏前锣鼓家什儿铿锵的鼓点儿。不知道今年的正月十五是不是还和我小时候一样,在二姥娘门前的大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唱大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月里的回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