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优化智慧监管平台
工程监管“耳聪目明”

  本报讯(刘鹏飞)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共接入扬尘在线监测设备372台,有效在线率达93%以上,实现在建项目PM10指标实时监测全覆盖。同时,全市在建工程共安装起重机械安全监测设备(黑匣子)421台,覆盖率95%以上。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智慧化工地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实现了全过程监管、全领域监控、全方位巡查。通过优化建设工程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中的危大工程监管模块,将施工日志、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等业务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危大工程的全流程管控,建筑起重机械备案、安装、顶升、拆卸的全链条监测,安全巡查、监督检查的常态化管理。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工地平台,与市生态环境系统联通,实时监测扬尘数据,一旦超标即时预警并直接反馈至监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手机端,第一时间督促整改。
  2024年,全市在建工程共安装联网考勤设备1242台,监督机构利用平台累计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检查3448次、整改2179次,施工项目开展自检巡查14.5万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工程监管“耳聪目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