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人消寒雅趣多
□聂顺荣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冰天雪地,然而古人却能在这寒冷的时节寻得诸多雅趣,将漫长的冬日过得诗意盎然。
  赏雪烹茶,堪称古人冬日里的一大雅事。“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南宋诗人杜耒笔下的这幅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雪夜煮茶的温馨与雅致。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天地间一片洁白寂静,古人便燃起竹炉,炉内炭火熊熊,壶中水沸有声。此时,取出珍藏的香茗,投入壶中,很快茶香四溢,袅袅升腾。主客对坐,一边品茗,一边赏雪,月光洒在窗前,梅花暗香轻袭,尘世的纷扰皆被抛诸脑后,唯有这清寒夜色中的茶香与情谊,暖人心扉。
  踏雪寻梅,尽显古人的诗意与浪漫情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朝诗人卢梅坡的这句诗,道出了雪与梅相互映衬的美妙。寒梅傲雪绽放,在冰天雪地中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古人喜爱梅花,经常踏雪寻梅。他们在雪中漫步,与自然对话。寻到梅后,或静静欣赏梅的风姿,或轻嗅梅香,沉醉其中;或吟诗作赋赞梅,借梅之坚贞表达志向与情怀,于冰寒之境,体悟生命的不屈与美好。
  围炉夜话,是古人在寒夜中温暖身心、交流情感的温馨时刻。正如白居易诗中所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夜幕降临,寒风呼啸,一家人或一群好友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桌上摆放着新酿的美酒和简单的菜肴,小火炉烧得正旺,映红了人们的脸庞。大家各自分享见闻趣事,时而欢笑,时而感慨。在温馨的氛围中,亲情、友情得以升温,思想的火花也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外面虽寒风刺骨,但屋内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智慧的光芒,让漫长的寒夜变得短暂而充实。
  寒天读书,更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高雅之举。“冬日闭门读书史,云为车兮风为马。”古人在冬日里,农事渐歇,事务相对清闲,便会捧起书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或于温暖的书房内,或倚靠在洒满阳光的窗边,伴着窗外的雪景,诵读经典,品味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寒天的静谧为读书创造了绝佳的氛围,他们在书中与先贤对话,在文字里感悟人生的真谛,让心灵在知识的滋养下愈发澄澈,也让这寒冷的季节成为充实自我、提升境界的好时机。
  古人在寒冬里的这些雅趣,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的体现,是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精神富足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借鉴古人的消寒雅趣,放慢脚步,重拾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在寒冬中寻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与雅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与滋养,感受生活的本真与诗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人消寒雅趣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