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民生优先,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王秀青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24年12月31日召开的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面临形势,明确2025年发展目标、发力方向,提出抓紧抓实保障民生改善、新型城镇化等重点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各项安排部署,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会议强调,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护航行动,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有针对性化解返乡和剩余劳动力增多问题,加大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力度。“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持续推进城镇就业、特色公益岗开发、‘社区微业’创建,建成零工市场32处,‘零工超市’‘零工驿站’等基层服务网点860个,有关经验在全国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推广。”市人社局局长赵宗虎表示,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稳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大力实施家政服务业专项培训行动,探索“乡村培训大巴”“技能夜校”等技能提升方式,在支持能人返乡入乡创业、“社区微业”提质增效等领域推出更多改革举措,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左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和每个家庭的幸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先进城市,会议明确了教育工作的发力方向。”乐陵市教体局局长温海东介绍,去年,乐陵全市新增优质学位7420个,小学教室护眼灯配备、中小学教室空调和城区小学午餐午休服务实现全覆盖,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乐陵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开辟出“升学有途径,就业有岗位”的人才培养双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推进挺进中学和新二中建设,持续扩充城区公办学位供给,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工作,实施7项教育数字化建设项目,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会议提出,全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市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梯次帮扶机制,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改革。“会议既精准研判,又长远规划,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武城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耿玉清介绍,2024年,武城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两下两送”服务,将老城中心卫生院打造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全面开展“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医疗服务。“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建设,完善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力争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创新突破。”
  2024年,我市扎实办好21件民生实事,涉及交通、卫生、就医、出行、文化、就业、养老、托幼等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软硬件投入,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去年,我们建成25个儿童友好社区。”市妇联主席刘芳介绍,今年,妇联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巾帼家政进社区,在全市选取200个社区建设巾帼家政服务站点,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提供收纳师、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妈妈岗”就业岗位,帮助广大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民生兜底保障事关生活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2024年,我市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用心用情服务“一老一小”,深入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德州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的地级市。“会议为民政工作提供了遵循,让我们备受鼓舞。”市民政局局长王吉峰表示。今年,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方向,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构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闭环运行机制;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创新打造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托举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建立群众“身后一件事”服务机制,在精准回应群众期盼中彰显民政温度;用好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拓展社会组织服务功能,链接社会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感情真、思路新、措施硬、工作实,把工作紧紧攥在手里、放在心里,就一定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心坎儿上。”王吉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生优先,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