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天衢新区搭建练匠、强匠、爱匠体系,选树市级以上工匠人才四十人——
由“工”变“匠” 培育创新尖兵

天衢新区承办市级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


李成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检测新产品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学生


  

□本报记者 李榕 见习记者 赵鑫玲 本报通讯员 苏杰 刘涵瑜
  位于天衢新区的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四车间内,焊花四溅、机械轰鸣、悬臂挥舞。这里,有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输送机托辊、柱塞泵等压滤机配套设备开展技术攻关。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精装车间产品展台前,各种规格尾管悬挂器排列整齐。这里,依托熊新荣创新工作室解决了内嵌式卡瓦加工成形工艺等40余项技术难题,每年为公司创造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
  一幅幅奋楫争先的发展图景背后,是天衢新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注重发挥工匠人才引领作用,形成了练匠、强匠、爱匠的工匠建设体系,共培育市级以上工匠人才40人。
劳模工作室聚智创新增效
  10月30日下午下班后,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李成文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展头脑风暴。
  “工作室不仅是人才的孵化器,还是企业创新增效的聚宝盆。眼下,即将开展的咖啡酸工艺改进项目潜力巨大,预计可实现年节约生产成本400万元以上。”德药制药研发总监李成文说。2015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等工作。
  “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创效3000多万元。”李成文说,他们研制开发了10余个新产品,获得了25项发明专利,为企业培养了20余名技术骨干。作为德州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州天元集团有限公司同样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快科研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等50余人。”公司技师工作站站长高德峰表示,工作室以企业运行中瓶颈问题技术攻关、提质增效项目研究、前沿技术探索为重点,组织协同攻关,拥有国家专利52项,累计为企业创造利润达千万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需要持续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组建劳模工作室,可以带动一个团队共同创新,由单个创新向群体创新转变,由一次创新向持续创新转变。”天衢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房秀华说。目前,该区已创建1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攻关52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1.4亿元。
  天衢新区还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有6家工作室加入,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互通、经验分享等活动,实现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充分发挥联盟聚合效应,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11月12日,走进德州普利森高级技工学校实习中心,仿佛置身于生产车间。各类数控机床整齐地摆放在两侧,学员正紧张有序地操作数控机床,整套流程快捷高效。
  这里既是生产车间,也是教学现场。“我们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师’制,理论教学由教师担任,实践教学由企业师傅担任,旨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德州普利森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王向勇表示。学校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烹饪、电商、智能制造五大专业为试点,成立总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实习中心,探索形成以“加工任务”为纽带,以“生产图纸+加工工艺”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模式。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学校对外承接生产订单,建立“学生+实训老师+一线工人”生产团队,将生产各环节分解成单个“教学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度参与企业生产项目。每月可为客户装配自动焊机机架和电箱200余套,完成机加工零件50余个品类。
  像这样产教融合的案例,在天衢新区还有很多。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由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和京东集团合作共建,设有数字商务、直播运营等10个实训中心,是目前京东在山东联合共建的投资最多、功能最全的京东数字产业学院全国示范基地,今年9月迎来首批1000余名新生。
  “学院对接京东产业链设置专业,首期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运营、大数据与会计3个专业,组建了以教师和京东工程师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实现了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刘建波说,学院建有有研半导体产教融合基地、华为ICT学院等多个产教融合项目。
  眼下,天衢新区已经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多方协同、共建共管的产教联合体治理模式。其中,引领技工院校在“十强”产业等领域,紧跟企业需求,灵活调整、新设专业100余个,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赛场练兵淬炼工匠精神
  “偏左一点,下降3公分。”11月6日,在山东德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地项目部,杨玉桐正在指导3名技术员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比赛的赛前集训。
  今年34岁的杨玉桐,是山东德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主要从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发、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工作。“我擅长的是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赛场上和同行切磋交流,有助于提升技能水平。”杨玉桐说,迄今为止他参加了十余场技能比赛,从一名普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为企业培养了德州建筑工匠、德州工匠等5名高技能人才。
  在天衢新区,有不少和杨玉桐一样的技能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这得益于该区持续推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天衢新区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实施工匠培育专项行动,从校园小工匠入手,打造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一贯制孵化培育模式;实施工匠选树工程,细化工匠遴选标准和类别,重点选树主导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制造业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企业的一线高技能人才;高标准培育打造示范性工匠学院,指导景津、德药制药等5家企业申报市级工匠学院。此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护航技能人才发展,如对选拔出的“新区工匠”,给予每人5000元一次性资助资金。
  此外,天衢新区工会牵头成立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小组,联合经信、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拓宽、创新成果转化等问题,联合攻关、合力解决。“我们将通过建立技能人才筹备库、探索校企融合创新试点等方式,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激发职工创新动能,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夏文博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由“工”变“匠” 培育创新尖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