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我市绘就人水和谐的美丽德州新图景


大美德州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董天力董天力生态德州,美丽如画。李巍仑摄
  11月8日,天空澄碧,在位于天衢新区的减河湿地公园,一架遥控四翼飞行器腾空而起,正下方,我市几名摄影爱好者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实时传感画面。屏幕上,德州大地美如画卷、分外妖娆,减河如一条碧带纵横南北。
  今年1月至9月份,全市6个主要河流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四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66.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一组组数据,展现着我市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也见证了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而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我们坚持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中心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进美丽德州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说。
高位统筹 全力构建合力治水大格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我市印发实施《德州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是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的努力。
  为此,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城管等部门,建立闸坝调控、生态补水、信息共享、联席会商“四个机制”,协同推进水质改善。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协同共治,有效应对漳卫南运河水系水质波动。先后与济南、滨州、聊城等周边地市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惩处恶意排污、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成立国控、省控断面“断面长”,由对应河长兼任,统筹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强化水环境治理能力,加大保护力度。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各县市区协同发力。齐河县成功获评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此前已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乐陵市获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临邑县、庆云县获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防治结合 常态管护赢得水清岸绿
  地方发展命脉在水,希望也在水。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指挥体系,探索建立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会商交流机制,形成了跨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我市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及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协同,坚持以查促改、举一反三,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今年,已累计完成全市128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9.9%。
  坚持保护和修复双管齐下。截至目前,我市已规划立项人工湿地31个,已建成投运24个。抢抓省“七网”建设机遇,启动5大干流、89条支流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构建“五横三纵二十库、一泉百湖千河通”全域水系。
  在城区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倾力打造集水资源调配、防洪调度、水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水环境治理模式。中心城区构建起“四纵三横二十七廊”的水系循环网络,充分做活水资源。“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争取中央、省水污染防治资金2.47亿元,在污水处理厂下游、支流入干流处等地积极打造“万亩湿地”。
  如今,马颊河(平原段)成为首批入选的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水景观优美、水循环畅通、水生态良好、水文化丰富的水生态大环境。
强化监管 架起生态绿色屏障
  冬日里的乐陵,静谧而又安宁。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3条主要河流和5条干沟、50条支沟交叉穿行,干净清澈的内河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不少灵气。“和以前相比,河水更清澈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真不敢相信,我的家乡变得这么美!”乐陵市云红街道刘桥村村民杨书兰连连感叹。
  系统谋划,协同发力,是我市高质量治水的基础。
  围绕强监管、夯责任。我市探索建立了“411”工作模式,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加强督导,彻底解决一批影响水质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年度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实现内控目标。据统计,今年全市共为1749家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组织13881家企业完成登记,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并以此为抓手,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行差异化执法监管,倒逼企业扛起治污主体责任。
  围绕降能耗、强治理。我市高效推动华鲁恒升可燃尾气回收利用项目,通过回收加热50吨熔岩锅炉产生的热量,实现压减煤炭和冬季暖源双赢。同时,通过对各县市区涉VOCs企业走航监测全覆盖,组织市县干部职工包保重点企业,邀请“一市一策”课题组专家对企业开展精准指导、精细治理,全面完成“夏防”国家、省定臭氧改善目标任务。
  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我市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水环境质量较2020年改善23.81%,实现连续三年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达到有记录以来最优值。今年1至9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5.27,居全省第四位,同比改善1.3%,改善幅度居全省第四位。
  “我们将以矢志不渝的定力,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持之以恒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奋力治本固源、以德治水、造福于民,谱写新时期人水和谐的美丽德州新篇章。”岳红星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建设生态文明 呵护碧水蓝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