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920年,他在全省率先进行新文化运动教育改革——
王祝晨:主讲山东白话文第一课

王祝晨


  

□姜仲华
  王祝晨(1882年—1967年),名世栋,字祝晨,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村人,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他思想进步,以过人的胆识,率先对山东的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1920年,他带头发起了山东省白话文教学,对山东省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他推广白话文教学的过程,极不平凡。
积极宣传,准备白话文教学
  五四运动前一年,王祝晨在北京结识了最早的白话文倡导者和实践者——北大教授胡适,胡适先进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他。五四运动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而山东省却一片沉寂,山东省的学校只有男教师,只收男生,学的是四书五经,师生都用文言文对话、写作,这种状况,让王祝晨夜不能寐。他当时担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兼附小一部主任,具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决定开展三项改革:开展白话文教学,招收女学生,聘女教师任课。为此,他不避艰难,积极准备。先是写信给胡适,探讨有关白话文教学和新式标点符号的问题。又自筹资金,约各小学教职员去已经开展白话文教学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小,观摩白话文教学及女教师讲课,学习经验。回来后,多次组织演讲会,向济南市各小学宣传介绍学习的有关情况。后他又向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发出加急信,恳求速派女教师来济讲课。他组织老师赶印白话文教材,帮助印刷厂购进新式标点符号铅字并教给工人排版。他抓紧拟定男女同校的招生简章,正式开始招生……
遭到守旧人士强烈抵制
  在当时的山东,女教师授课、男女同校都是史无前例的。王祝晨的改革受到严守封建礼教者的强烈抵制,各种谩骂声不绝于耳。
  1920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出两位青年女教师来济南开展白话文教学。山东的报纸立即用《教育界荒唐举动》的文章迎接她们。许多守旧人士甚至对她们围观、谩骂,在其宿舍门上涂抹粪便,在窗户上挂起旧鞋。
  两位女教师难以忍受这种侮辱,含泪写了辞职信。王祝晨给两位女教师做工作,真诚地希望她们留下来,给山东教育带来新风气,恳求她们只待一年也行。经过他的劝说,两位女教师撕了辞职书,决定留下来。
  王祝晨走在街上遭人辱骂,他的家成为守旧者泄愤的目标。一天晚上,他家的大门被人抹了粪便,还贴了一副丧事才用的白纸对联:“丢祖忘宗缺道德,弃忠抛义无廉耻”,横批“败类之家”。社会上又谣言四起,说王祝晨与女教师通奸,有人还写了呈文告到教育厅,要求把王祝晨驱逐出山东。
  一波一波的狂风骇浪,没有冲垮王祝晨改革教育的信心和决心。1920年9月2日,山东教育史上第一堂白话文课,在济南市南城根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开讲,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于明信、正谊中学校长鞠思敏等教育界人士前来助阵。
  本来这第一堂白话文课应由两位女教师来上,但前一天她们又遭到一群守旧人士的谩骂,怯场之下,恳请王祝晨主讲第一课,然后她们再讲,王祝晨慨然应允。
  在各界人士的注视下,王祝晨健步走上讲台,向台下的男女同学问好。他发现女生跟男生分坐两边,中间隔着很大的距离,微笑着说:“你们中间的鸿沟,我怎么看着就像咱们趵突泉旁边的水沟啊。”一句玩笑话,顿时让教室内僵硬的空气缓和下来,他接着说:“人家外省人说咱们山东出英雄,不知道咱班里有没有英雄,有没有敢坐到中间地带去的英雄啊?”
  经过王祝晨的引导,男女同学终于破天荒地坐在了一起。看着满屋黑亮亮的眼睛,王祝晨充满激情,说:“现在我们上白话文第一课,我们所说的白话文,不是大白话,更不是普普通通的白话,而是白话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时期,现在是开始阶段,这新文化要与你们共同成长。你们是新文化运动受益的第一代,是最幸福的一代,你们的长辈和老师未能遇上这个好时代,希望你们珍惜。”
  那节课,为了同学们易于接受,王祝晨特意选了晚清文学家刘鹗的白话文小说《老残游记》中有关济南的一段,他讲白话文,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听惯了文言文的学生们被白话文新奇的魅力深深吸引,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两位女教师走上讲台,用国音(标准语)授课,效果更佳,学生们和听课的教育界人士都觉得耳目一新。
宁肯让人骂,笃志坚持改革
  虽然王祝晨艰难地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但当时山东正处于新旧文化对抗时期,守旧势力的攻讦和责难统统向他投来,被守旧势力掌握的《齐鲁公报》《平民日报》《通俗日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攻击白话文教学、男女同班、女教师上课的文章,大骂王祝晨是山东教育界的“妖孽”,白话文教学是“数典忘祖”、“消灭国粹”之大罪。对男女同校的非议更是铺天盖地。驱逐王祝晨离开山东的言论甚嚣尘上。朋友为他担心,他却淡淡地说:“再慢一点,我们山东教育就更落后了,我情愿叫现在这些人骂我,不能叫后代观看历史的人批评我们这些人不去改革,只是守旧复古。”
  王祝晨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哪里是教育改革啊,分明是一场战斗!打到我身上的‘子弹’,现在还隐隐作痛哩。”可想而知,他当年承受了多大压力。王祝晨身宽体胖高大,推行教育改革有一种百折不回的执拗,朋友们因此称他“王大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祝晨:主讲山东白话文第一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