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柴胡店镇巧用土地政策,腾出发展空间,以片区建设整合资源、均衡发展——
改革为帆 强镇富民奋楫先

五谷食尚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产品


柴胡店镇崔杨“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


  

□文/图本报记者 李榕 刘潇 刘振兴 本报通讯员 孟娟 戴琰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市实施“强镇固基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3年来,我市全面培育10个中心镇、10个特色小镇、100个中心村。从今天起,本报联合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乡村振兴·双镇百村调研行”重点主题报道,对“双镇”和部分中心村进行深入采访,听民声、看变化,全媒体展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实践取得的新成效。敬请关注。
  九月正值收获时节。驱车从宁津县城出发,沿国道339一路向东,10多分钟光景,便抵达柴胡店镇。
  这里号称是江北最大的电梯零部件生产基地,电梯零部件全国市场份额达60%以上;也有“中华蟋蟀第一镇”金字招牌,把小蟋蟀做成了富民产业。
  作为全市“双镇百村”的中心镇,今年4月份,柴胡店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示范生”。3年间,柴胡店镇实现了从“种土地”到“强产业”再到“富乡亲”的转变。全镇规上企业生产总值由7.4亿元增至9.62亿元,增长率为29.97%;镇区人口由1.18万人增至2.6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24元,均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柴胡店镇的振兴“密码”在哪里?9月5日,德州日报采访团走进柴胡店镇,寻找答案。
有一个试点叫王世英村
  ——抢抓“三类地”改革政策机遇,盘活土地链、打通资金链、绑牢利益链,特色产业村全市“首吃螃蟹”
  谈及柴胡店镇的乡村振兴样本,绕不开全市试点村——王世英村。
  穿行在王世英村,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一栋栋中式合院整齐划一,不远处,王世英村的泥鳅养殖基地已初见规模,24个标准化养殖池“一”字排开,59个生态养殖池错落排布。
  “800多万尾泥鳅苗,卖了32万元,行情不孬!”在村头的千鳅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勇刚送走客商,又忙不迭地向养殖池投喂饲料。
  王世英村是传统农业村,全村共有61户227口人,2016年发展泥鳅养殖,成了远近闻名的“泥鳅村”,村集体收入也由8000元增至去年的52万元。
  3年前,村里想引进泥鳅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但受制于土地资源瓶颈,项目被迫搁置。
  “项目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双镇百村’建设的主要瓶颈,这既是柴胡店镇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全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柴胡店镇党委书记徐显法直言。正当他们为土地指标苦恼时,一份文件让他们看到了转机。
  2021年,山东出台《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提出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腾退利用,对腾退的建设用地可进行村内挂钩、村村挂钩、村镇挂钩,在镇域内有偿调剂归并集中利用,统筹用于镇域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这为高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宁津县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试点先行、全力攻坚破题,第一步就是选准突破乡村。”宁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健捷介绍,王世英村产业基础好、群众意愿高,通过综合调研分析,被选为突破乡村,在全市“首吃螃蟹”。
  作为试点,该村将97.7亩节余建设用地实行“建—拆—垦”三步走:建成67栋中式合院及配套设施,占地34.2亩;整村回迁后,对原宅基地连片拆除;经复垦,实现腾退节余土地63.5亩。
  这种做法带来啥好处?徐显法算了三笔账:
  ——生活品质账。通过土地指标出让收益,平衡了新建安置区的资金投入,村民几乎没花钱就住进了新家园。
  ——税收账。通过土地腾挪,解决了镇内龙头企业德州五谷食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用地问题,年可为柴胡店镇增加税收1000万元。
  ——产业账。剩余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本村引进泥鳅深加工企业,支持三产融合发展。
  “有了土地指标,我们就能大刀阔斧地干了!”谈及村子的发展,陈绪勇难掩兴奋。眼下,村里新上的泥鳅深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1月底正式投产,年出货量可达5000吨。陈绪勇粗略估算了一下,加工厂至少有覆盖2000多亩泥鳅养殖区的加工能力,村集体收入估计能再翻一番。
  “我们通过盘活土地链、打通资金链、绑牢利益链,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徐显法说。更重要的是,在为乡村振兴盘活土地要素方面,王世英村为宁津、为德州、为全省蹚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目前,柴胡店镇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因地制宜打造了以王世英、桃源里、崔杨为代表的9个党建联合体,推动村庄向聚、大、强转变,实现抱团发展、联合振兴,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步迈进。
有一种产业聚合叫“园中园”
  ——破局镇域发展瓶颈,推动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再造产业新优势
  生产一部定制化别墅电梯通常需要20天左右,但是在德州德威利电梯有限公司,只需要10天。
  走进位于“乐动+乐居”千亩产业园区的德威利整梯生产车间,3名工人“带领”着一群机器人工作:机械臂上下飞舞,经过选料、剪裁、机加工、喷涂、组装等多道工序,一部别墅梯顺利下线。
  “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今年前8个月,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今年39岁的王树财是企业创始人,也是土生土长的柴胡店人。
  2018年,受家乡发展变化和营商环境感召,他将公司由北京丰台区迁至柴胡店镇广明庵村。但受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一度受限。
  王树财的困境并非个例。柴胡店镇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有“江北电梯零配件第一镇”之称,仅辖区内登记注册的电梯企业就有36家,其中电梯整机制造企业10家,但规模小、分布散,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如何破题产业发展瓶颈?“聚合产业,才能再造优势。”柴胡店镇党委深谙此道,以“产业+园区”破局发展瓶颈,在镇驻地一东一西高标准建设了两大千亩产业园区——“乐动+乐居”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内渐次布局电梯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聚合优势的新路径。
  “这里有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正是看中产业园区的“链式效应”,2021年,王树财将企业落户“乐动+乐居”产业园,与富士电梯、博尔特电梯等8家企业互为上下游配套企业,耦合发展。
  眼下,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投用。“全部投产后,将达到年产3.8万套电梯安全部件的生产能力,实现前端供应后端制造的生产格局。”王树财说。
  3年间,德威利厂区扩大了7倍,产值增长了10倍,生产能力由最初的8个系列、1200余种电梯配件,增至25个系列、2300余种配件,实现了由电梯配件向整梯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向园区集中,避免走过去散、乱、无序发展的老路。”徐显法说,招引入园的不仅有大企业,还有大量中小企业,目的就是培育产业生态,推动园区自我配套、自我循环,实现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两大产业园内集聚了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州五谷食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培育形成了铁路器材、电梯整梯、高端汽车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落地过5亿的项目2个、过亿元的项目6个、过5000万元项目16个,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了30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有一种幸福叫“家住桃源里”
  ——土地流转生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股权分红领现金,“三园共建”串起乡亲美好新生活
  几乎每一位桃源里社区的人,都能底气十足地说出同一句话:“有一种幸福,叫我家住在桃源里。”
  漫步桃源里社区的街巷,白墙黛瓦的中式合院连片林立,柏油马路户户直通、农家小院修竹环抱、门前花草摇曳生姿……美丽乡村的画卷令人艳羡。
  在社区一侧的湿地公园里,居民李秀生和几位老人坐在石阶上拉家常,“以前住的是小平房,村里也没有硬化公路。哪承想,如今住上了‘小别墅’,环境一点儿不比城里差。”
  今年61岁的李秀生是柴胡店镇李油房村人,2年前,他和全村259名村民一起搬进了桃源里社区,住进了这所被誉为“齐鲁最美回迁房”的新家园。这些年社区大变样,李秀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距桃源里社区不到两公里的范围内,东有共享创业园、北有特色农业示范园,30余家企业和农业园区可就地转化1000余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李秀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社区毗邻的电梯产业园上班。
  “这个园区距离我家不到1公里,我现在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两番。”土地流转后,李秀生家“一地生三金”:一是土地流转生租金,每亩每年1000元;二是入园打工挣薪金,他和妻子每年打工收入超7万元;三是股权分红领现金,家里每年可得分红1000元。
  目前,桃源里社区有40%的居民成为产业工人,每户每年平均增收3万多元。
  李秀生家的变化,源自宁津县提出的“三园共建”——在镇驻地一南一北建成桃源里、悦馨苑两个万人社区,11个村庄、5055名群众集体搬进新家园;对已拆迁村庄进行土地复垦,推行土地规模化流转,打造特色农业园;整合土地资源,建成3处产业园,推动形成产业、人才集聚地,打造以农业园促增收、工业园带致富、新家园聚幸福的“三园共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具体建设中,柴胡店镇同步完善高品质配套,配全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公园绿地、党群服务中心、康养中心、为农服务中心等便民设施,实现从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的快速转变。
  以政务服务为例,作为全市“县镇同权”综合改革试点,柴胡店镇在桃源里社区驻地打造了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综合执法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345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可在镇上办理。
  今年51岁的张占峰不久前返乡创业,经营一家乡村振兴“闪送”超市。“以前办理营业执照都得去县城,现在不出镇仅用半小时就办完了。”张占峰说。
  眼下,桃源里社区二期已经封顶,悦馨苑三期已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口、资源向镇区集中,一座“人城产”深度融合的“融宁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改革为帆 强镇富民奋楫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