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25家小企业到2246家规上企业,75年来我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新”求“质”塑强优势

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本报记者 王志冕 本报通讯员 李静 苗世彬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2544万元,轻重工业比例为87:13
  ●1978年发展到1369家,总产值达75576万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30倍
  ●199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5:37.4:26.1,第二产业的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4.1%
  ●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5.2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27.3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75年风雨兼程,德州始终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奋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正以千帆竞发之势,向“新”求“质”、奋楫笃行。
  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5.2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27.3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0.6%。
夯基垒石工业实力显著增强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2544万元,轻重工业比例为87:13。彼时的德州地区仅有25家规模不大的工业企业。
  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市上下态度鲜明,工业经济逐渐起势,一批工业企业陆续兴建:1952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96家;1958年数量增至361家;1978年发展到1369家,总产值达75576万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30倍。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工业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199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5:37.4:26.1,第二产业的产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华鲁恒升、实华化工、通裕重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先后涌现,以纺织、化工、轻工、机械、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局面逐步形成。
  21世纪前10年,我市按照“扩能、调整、优化、提高”的工作方针,狠抓市属企业改革发展,大力推进县域工业跨越升级。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4.1%。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德州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强市20条意见》《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三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四梁八柱”,工业经济逐步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发展呈现稳进提质的良好态势。“我们坚持把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优势产业巩固、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等工作,奋力书写‘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践答卷。”7月18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陈晓强介绍。
  我市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2023年位居第62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超八成。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9月5日,德州蓝天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设备马力全开、有序生产。“我们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新上5套全球先进的自动气流纺纱设备,通过3万个磁悬浮马达,可以产出6到60支无接头高品质纱线。”公司副总经理田正坤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设备更新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十三五”以来,全市制造业步入了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阶段,发展方式也从追求规模、速度向高端、绿色、集群方向转变,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据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介绍,今年以来,聚力高端化发展,我市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43个,完成投资1150亿元,传统产业迸发勃勃生机。聚力绿色化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减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产能近1400万吨,为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空间。结合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19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家。聚力集群化发展,围绕产业禀赋和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聚合力,全市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7个。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市在全省创新建立产业链推进机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7大主导产业,精心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11位市级领导同志任链长,牵头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优选了79家优质骨干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同时筛选219家关键企业重点培育,打造产业链‘强企方阵’。链长们带头调研企业、延链招引、走访洽谈, (下转A4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向“新”求“质”塑强优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