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共飨丰收宴 携手话振兴
——德州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侧记

新品种玉米吸引眼球


载歌载舞庆丰收


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记者郭庆萍杨戈摄


  

□本报记者邓静胡兵本报通讯员白聪聪庞占英
  9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也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在禹城市农耕文化博览园,德州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举行。
  活动现场,舞蹈《庆丰收》、相声《德州味香飘万家》、歌曲串烧《双脚踏上幸福路》等体现丰收主题的节目轮番上演,再现农民勤劳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丰收的喜悦感染在场每个人。
  丰收节,农民是主角。30余名“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种粮能手、优秀农机手现场获表彰。“从第一颗种子下地,丰收就是咱们农民所想所盼的事。”47岁的陈桂芳说。她是禹城市辛店镇秦庄村的种粮大户、德州“十佳新型职业农民”,今年种植的玉米品种好,管理也到位,预计亩产能达到2000斤左右。这次来到丰收节活动现场,陈桂芳为自己的“煜壇”自磨面粉、面条“带货”,“这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面粉面条,零添加,麦香纯正,欢迎大家品尝。”
  “今天被授予种粮能手称号,我很激动。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农民很幸福。今后,我会加强学习,提升技能水平,发挥榜样作用,带动乡亲们降成本、提单产、增收益,为充盈‘齐鲁粮仓’贡献我们新农人的力量。”德州市种粮能手吴多霞说。
  晒丰收、品丰收。在“德州味”展区,12个县市区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汇集成名副其实的丰收宴。
  揉搓、抻拉……一番操作后,一缕缕面条空心如竹、条细如丝,下水一分钟即熟。禹城大通手纺发酵面制作现场,不少人驻足围观,除了吃面、买面的顾客,还有不少人询问制作技巧。大通手纺发酵面的第九代传承人王富林说:“我们的老工人大多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面条细而不断有两个要领,一是面粉要好,二是手劲要巧。”
  大通手纺发酵面有300多年的传承史,2018年,其技术工艺被评选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王富林介绍,大通手纺发酵面要进行5次醒发,6小时发酵,经过和面、搋面、醒面、搓面、盘条、分扦等18道工序,全程纯手工制作,技术纯熟的工人,每人每天最多生产30斤。
  德州扒鸡、宁津驴肉、夏津桑椹干、神头香椿……百余种“德州味”农产品悉数亮相展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直播间下单不断,现场售卖火爆。
  德州地处鲁冀豫中心地带,是传统的农资流通集散地,现场展出了23辆新款农机。“我们这款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创新设置双药箱、双隔膜泵和隔离装置,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植保机械,实现大豆玉米同时喷施不同除草剂,互不干扰。”禹城市亚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介绍,根据用户需求,也可增加配套撒肥装置,实现一机多用。
  活动现场通过图文展板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德州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成果及典型案例,展示全市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经验。
  除禹城外,各县市区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群众性特色活动。夏津县设置现代农机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农业知识科普等展区;武城县开展了文艺演出、特色农产品展销、“粮王”表彰、“寻味德州走进武城”等系列精彩活动。
  “丰收节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些年,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巨大变化。透过丰收节,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奔头,现代农业的势头,农村文化的看头,农民群众的盼头。”禹城市房寺镇种粮大户杜方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飨丰收宴 携手话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