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历史上的平原“八景”

今日平原千佛塔


  

□宫玉河
  2024年8月26日,由中共平原县委宣传部发起的平原“八景”评选落下帷幕,新时代的平原“八景”分别是:虹桥卧波——明月廊桥(网红桥);百里长堤——“两河牵手”风景廊道;古村霭影——张官店水上古村落;古梨香雪——康熙探花花园;琵琶旖旎——琵琶湾公园;仙塔插云——千佛塔;琼阁远眺——文昌阁;三国风云——三国文化广场。
  据记载,早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平原县均有八大景观,史称“八景”。但各个时代的“八景”又各有异同。
明清时期的平原“八景”
  明万历《平原县志》所载平原“八景”:津期驻跸,一曰云凝古渡;三义停骖,一曰霞衬桃园;榖城怀古,一曰仙桥阔野;马颊思功,一曰禹鉴通天;曲陆耕云,一曰鸠野春耕;青陵祷雨,一曰龙湫响应;名城听角,一曰暮堞连云;西寺闻钟,一曰晓钟鸣梵。
  清乾隆《平原县志》所载平原“八景”,现按志书次序简述于下。
  津期驻跸,又称云凝古渡。古渡,指今平原县城西南25公里处,平原县与夏津县交界处的马颊河畔的津期店村古渡口。此处是古代帝王巡游时的驻跸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闻名。据民国年间《重修恩县志》记载:津期店,汉、唐以来即有东岳庙,前临马颊古河,西旁九省驿路,南北旅客道经此地者,无不入庙,随喜叹观止焉。
  明初,古渡处已经修有津期桥,“云凝古渡”胜景消失。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重修津期桥。1972年,津期桥改建为8孔蓄水闸,拦河蓄水灌溉。
  霞衬桃园,又称三义停骖。平原县城西北7.5公里处桃园村,为蜀汉先主刘备与关羽、张飞缔结金兰之所。明代桃园村有三义庙尚存,庙前种有桃花。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县城南重修三义庙,霞衬桃园景观逐渐消失。
  榖城怀古,又称仙桥阔野。平原古城东,原督府营村北有张仙石桥,桥下有水与城濠相通。清朝顺治末年,邑绅张德贲建。桥西有关帝庙。传说汉留侯张良辟谷游隐于此。上世纪70年代,督府营村将原张仙桥拆除。2009年在原址东北约35米处重建砖桥。
  禹鉴通天,又称马颊思功,“以九河之一故云”。九河,1979年版《辞海》解释:《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尔雅·释水》载: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九条河,今已不能确指。该诗中“鬲津”指旧鬲津河,今遗迹多不可寻。新鬲津河,清康熙末年平原知县周之翰奉文平地开挖,今称笃马河。
  曲陆耕耘,又称鸠野春耕。城西北曲陆店,以地远城市而近马颊地域安定著称。民力艰难耕种,劳累一年,还是愁官吏来催田赋。今日曲陆店,旧貌换新颜。农民种地不再缴田赋,还要享受政府补贴。
  青陵祷雨,又称龙湫响应。在城南6公里青陵寺西有土冢甚大,有洞有树,不知何代王公葬地。冢上有龙王庙三间。四郊民众大旱祀雨于此。新中国成立后,青陵寺改建为学校。1958年,冢上的龙王庙拆除。大冢至今仍存。
  晓钟鸣梵,又称西寺闻钟。平原古城西门外百步许有淳熙寺,又叫西大寺,由来已久。明代,前院有千佛殿,后院有千佛塔,寺内有大钟。1956年,在淳熙寺遗址建起了平原县人民医院(今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暮堞连云,又称车坂犁云,与曲陆意同,后易以暮堞连云,又曰名城听角,以唐颜鲁公拒安禄山于此。其实,唐颜鲁公守郡拒贼故治在今陵城区。
民国年间平原“八景”
  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卷二》重新厘定平原“八景”。
  古城霭影。平原县城西南12.5公里张官店村东北,阔野数里,系汉、魏代郡城故址。清末民初,轮廓尚存,值天气晴朗之际,雉堞辄显,历历入目,数里之外均见之。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古城颓垣断壁依稀可见。1971年,修建引黄河水灌溉工程,在这里修了沉沙池,古城遗迹消失。
  空潭印月。马颊河畔辛桥南有潭,水深不可测,桥头东端路南有古寺,殿阁峻伟,河流汹涌,近岸处蒹葭茂盛。每当秋高气爽之际,月悬中天,影印潭中,观之尘氛顿涤,足增文人诗兴。
  画桥烟雨。原载清代《平原县志·平原县全境图》。原东关外官道,旧为九省通衢,明代,这里有颊川桥。清代有先农、云梯两大石桥当途并峙。云梯桥在东关之东的南北官道上,桥之南,官道分为两股,一股往南通南京,一股往东南通济南。在通济南的官道起点处,又修了先农桥。云梯桥东端涵洞与先农桥北端涵洞仅距3米。云梯桥是这一地段排水的主要设施,大雨后,南北官道以东、北段积水直接入云梯桥西流。南段积水,穿过先农桥洞拐弯向西,也入云梯桥涵西泄,这里的排水是少见的景观。
  明代,云梯桥东端有楼,立春前一日,邑官迎春于此。清代咸丰五年乙卯,重修云梯桥,桥上无楼,仍沿用旧名。每值浓阴微雨,结伴立桥顶远望,绿畴禾稼,栩栩如生,颇觉可观。新中国成立后,云梯桥头还有“云梯桥”三字刻石。上世纪60年代,这两座石桥改建为砖桥,“桥下流通”之景观依然存在。
  长堤桃李。在县城西南尚家庙村西,马颊河东岸有一座寺观叫兴泉寺,在寺观南北约5公里余长的大堤上,各村居民种植桃、杏、梨等果树,每值春光明媚之际,花红叶绿灿烂可观。
  龙湫响应。此条系明、清“八景”,不再赘述。
  仙塔插云。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寺观》记载:“千佛塔,在县西北崔家庙,康熙十七年建,有碑记。”塔高七级26米,塔体为八棱柱形,青砖结构,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民国年间,千佛塔是全县最高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前,千佛塔一层迎门神台上供弥勒佛,崇奉者络绎不绝。1988年秋,由平原县文化局组织施工进行了维修。2023年8月6日平原县5.5级地震后,千佛塔再次修葺。现在,这座塔依然高高耸立。这是清代唯一尚存的原“八景”之一。
  杰阁晚眺。清乾隆《平原县志·祠神志》记载:“文昌阁,在儒学左水门上,明万历元年建。”在平原古城东南隅城头上有文昌阁,城头下为龙门。城外南有火神庙,有柳树百余株,颇幽雅,樊公墓俯视即见。东为辟谷仙桥,北则津浦路站。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城墙被扒掉,文昌阁、龙门保留比较完整。后因年久失修,文昌阁和龙门拆除。2010年,在琵琶湾公园西门方位重修龙门、文昌阁。
  渔舟夕泛。在县城西南9公里芝隍(今大芝坊村),村民多数以捕鱼为生。每棹小舟抛网河内,夕阳舟楫群萃,整理所得,斜阳照在众多的鱼鳞上,金银光芒反射,风景亦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历史上的平原“八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