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深入实施“北接南融”专项行动——
区域联动 畅通引才聚才快捷通道

2023年8月,第二届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图为人才项目集中签约现场。 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靳祖鹏
  有研集团把生产线从北京市西城区搬到天衢新区,6年时间,200余名骨干员工“零流失”。“能够让这些高端人才扎根德州,缘于我市坚持区域联动,深入实施‘北接南融’专项行动,错位竞争,高标准打造面向京津冀济区域人才新高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春华说。
  我市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思路和方法,破解引才聚才难题,走出了一条与京津冀济错位布局、跨域协同、融合发展的区域联动聚才之路。
“差异化”定位布局 放大用好比较优势
  在北京市的国科科仪控股有限公司院内,有一栋55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这里就是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3公里内云集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关村等2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和众多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
  我市创新实践“研发在北京、智造在德州”运行模式,在临近北大、清华、中关村的核心位置,实体化打造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与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最活跃区域的“零距离”链接。一年多来,累计吸引北京大学“超分辨显微镜”等55个项目入驻孵化,目前已有22个项目落户德州,总投资31.3亿元,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260多名。
  我市深入实施“非对称”差异化竞争策略,秉持融合共赢理念,提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战略叠加、土地空间、综合成本等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区域人才智力资源外溢辐射,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专门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推进专班,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加挂对接京津冀工作科牌子,统筹推进区域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协作,将人才工作全方位嵌入区域大战略、协同大格局。
  在充分研究周边城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围绕“补位”“补台”,先后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和20多项配套细则,对真正需要的人才和项目,实行“政策漫游”“量身定制”“一项目一策”“最优加一点”,打造上不封顶的“无框”政策体系。
  “参与区域人才竞争,只有错位才能对位。我们既注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注重以己之强补人之需,努力在错位、配位、对位中争得一席之地。”周春华说。
“区域性”互通联动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吕国龙是格瑞德集团以40万元年薪柔性引进的假日专家,仅一年时间就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将“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使用周期提高2倍以上。目前,大约有1200多名像吕国龙这样来自京津冀济的“候鸟型人才”与德州开展合作。 (下转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区域联动 畅通引才聚才快捷通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