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末伏浅秋美如画
□张锦凯

  伏天渐趋尾声,处暑将至,天气依旧暑热难耐,正所谓“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不过,夜晚炎热逐渐退去后,阵阵清风吹过,带来了千金难买的舒适与惬意,这份清凉让宋代诗人苏泂感叹:“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又闷热的日子。因酷暑“上蒸下煮”,人们便数着指头盼立秋,因为立秋标志着秋的开始。然而,当真正迎来了立秋时节,才发现“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处暑伏尽,高温有所收敛,秋意渐显。尤其是夜晚,月光像水一般澄澈,清风徐徐,草虫鸣唱——浅秋是如此的静美。对于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炎热的天气结束了,人间从此有秋凉。
  处暑浅秋,是一种淡雅的美丽。它带着夏的余热,迎接秋的恬静、清爽。一场秋雨,将空气中残存的暑热扫去,突如其来的清凉,让人精神为之一爽。宋代诗人仇远对此深有同感,他在《处暑后风雨》中吟道:“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中华好时节,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南宋诗人陆游认为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伏天消尽的处暑时节。他在《闲适》中写道:“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此时没有了酷暑的煎熬,古代文人雅士过得很悠闲。唐代文学家元稹在《处暑七月中》写道:“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一叶知浅秋,此时,品读白居易的诗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人们迎着秋风寻觅诗意,在处暑中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享受美好时光。
  处暑时节,一场秋雨过后,空气清新,迎面而来的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处暑雨,粒粒皆是米。”浅秋的雨,醉了光阴,暖了岁月。处暑伏尽待金黄,此时稻谷开始泛黄染金,高粱逐渐红了脸,红薯在泥土里悄然膨胀,瓜果蔬菜散发着各种成熟诱人的清香,大地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面对天高云淡、色彩缤纷、五谷飘香的处暑盛景,辛劳的农人不敢有丝毫大意,他们用汗水延续着伏天的火热,或躬耕除草,或浇水施肥,或喷洒农药,对农作物进行最后的田间管理,为金秋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大美画卷。处暑,沏一壶清茶,独坐农家小舍,看静美浅秋,品岁月清欢,这是对暑气的告别,也是对丰收的憧憬……
  伏天的闷热,终会被宜人的秋凉替代,就如所有的狂热终将归于平静。中医学认为,处暑以后,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向收敛和闭藏,养生须遵循“收养”这一原则。其实,人们浮躁的心灵也需要在处暑时节沉静下来——静中才能沉淀智慧。此时,人们挥别盛夏的张扬,迎来浅秋的静好,心灵走向丰腴,走向成熟。农作物的成熟在于感应季节,人的成熟在于感悟生命。唯有静心,浅秋的美才有韵味。心有清凉而热情不减,是对待处暑最好的态度——没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忧伤,只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欣悦。处暑浅秋,满眼尽是恬淡与静美,被时光温柔以待,忽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暑气散,秋清浅,月明风清,天高云淡,末伏浅秋美如画。此时的我,顺其自然,内心安然,斟一杯酒,与季节对酌,在浅秋的诗意中沉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末伏浅秋美如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