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丝竹声中守匠心

无需尺子,张立一打眼就能看出哪里不直、哪里不圆


趁着放暑假,外孙跟着张立学习胡琴演奏


在木工车床上加工琴轴


将线紧密地缠在琴担上,用来保护轴眼


加工过程中的胡琴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蒙皮的好坏对音色音质影响很大,因此张立挑选起来非常认真


  

□本报记者 杨戈 本报通讯员 庞占英 摄影报道
  一块木轴胚胎料,经过画线、分瓣、抛光、打磨等一系列工序,一根漂亮的麻花轴便在张立的手里呈现。7月31日,守在制作台前,张立正聚精会神地制作济南顾客订单。
  今年66岁的张立家住禹城市市中街道,从事二胡、京胡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演奏及教学工作。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接触传统乐器。参加工作进了禹城吕剧团,成为一名专业二胡演奏员。后来调入国有企业担任文化干事,参与组建企业艺术团。
  多年演奏二胡的经历,让张立对二胡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我发现手工制作二胡的人越来越少,用机器批量生产的二胡发出的音质、音色都不是很理想,从此我有了学习二胡制作技艺的想法。”张立说。1998年,37岁的张立开始学习胡琴制作技艺,他先后去了天津、武邑、肃宁、临沂、徐州等地,向一些乐器厂老技师求教。
  手工制作二胡、京胡工艺复杂,许多环节“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从选材、构件制作到组装、调音,张立都进行了细致研究。没有操作间,他便在户型紧凑的家里隔出一大间;没有合适的工具,他就自己制作。
  多年来,张立每天与琴相伴的时间都要超过10个小时,是名副其实的“琴痴”。2015年,张立手工京胡制作技艺被德州市政府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也被认定为这项技艺传承人。2021年,京胡制作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张立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如今,张立还带了20多个学生,教他们演奏和制作二胡、京胡。很多人不理解——做这行赚不了多少钱,到底图个啥?张立总是笑着回答:“我不为赚钱,就是想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承下去。”令张立欣慰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外孙也喜欢上了胡琴,闲暇时,爷孙俩一起拉两首。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丝竹声中守匠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大视界·公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