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197家社会组织发挥特长和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百社帮百村 纾困暖民心

成立阅读小组,带孩子们畅游知识的海洋图


开展义诊,为老人检查眼科疾病图


文艺送到家,与村民共庆端午佳节


  

□文/图本报记者 李莉 本报通讯员 王彦 刘飞翔
  汇聚点滴力量,传递爱与希望。为了让社会组织赋能乡村振兴,今年,德州市民政局启动了“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动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村庄实际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搭建服务平台,列出帮扶清单,助力打造“党群同心、服务贴心、邻里暖心、生活舒心、居住安心”的幸福家园。
结对帮扶300余个村庄
  7月25日,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和慈善事业促进科,工作人员在整理更新《全市‘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社会组织对接帮扶表》,平原县恩城商会为恩城镇大洞子头村修建连接国道的交通主路,齐河县爱心公益协会帮助晏北街道车站小区建起幸福食堂,禹城市鼎城社工服务中心到北环村开展助老服务活动,表上记录的这些帮扶事项均已完成。
  自全市“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市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各县市区民政部门逐一细化帮扶任务,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特长和资源优势,紧扣“困难群众需要什么”“社会组织能提供什么”等问题,到结对帮扶村实地对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党建联建活动、办好一件为民实事、确定一个共建项目、认领一批微心愿、孵化一家社会组织等“五个一”帮扶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建立了动态联络机制,每周一督促,半月一汇总,确保能保质保量完成帮扶任务。全市社会组织共下‘一盘棋’、共担新使命,积极探索创新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蕾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7家社会组织参与,帮扶300余个村庄,惠及群众9.2万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上了岁数行动不便,平时吃饭都是随便对付一口,自从村里建起了幸福食堂,每月都给我们改善伙食,荤素搭配,好吃又有营养。”陵城区丁庄镇郑屯村93岁的高秀芬说。
  丁庄镇幸福食堂的运营工作是由陵城区弘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惠及郑屯村、大刘村、孙堤口村的68位老年人。
  据弘德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郝伟介绍,食堂由丁庄镇政府出资建设,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运营团队。正赶上全市开展“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他们第一时间对接,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后,启动了助餐公益项目设计及运营资金社会化募集。5月28日,幸福食堂正式开餐,老人们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美味的午餐,脸上洋溢着笑容。
  “刮风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路边杂草丛生……这是我们村以前的情形,村民都想改变村居环境,但村集体收入有限,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武城县鲁权屯镇满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吉阳说,自从社会组织来到村里开展帮扶,事情有了转机。
  今年3月份,武城县中央空调产业协会对接帮扶满庄村,了解到村民意愿后,第一时间募集资金,通过县慈善总会为满庄村捐款5万元,用于应急工程抢险抢修以及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如今的满庄村,村路两旁地面全部硬化铺上了文化砖,胡同两侧的房屋墙面绘制了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彩绘,随处可见的街边小景让人赏心悦目。
  为切实解决好百姓所需、所想、所盼,各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围绕暖心食堂、村居环境改善、适老化改造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帮扶活动,让“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真正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认领一批微心愿
  近日,德州市眼镜协会京德眼科分会组织专业的眼科医生组成志愿服务队,来到夏津县北城街道宋仓村开展义诊活动,向村民普及眼睛护理小常识。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发现一位老人患有白内障,双眼接近失明。京德眼科分会志愿者李冉冉经询问得知,老人名叫宋瑞河,今年82岁,属于特困人员,靠政府发放的保障金生活,为了省钱不舍得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今年病情愈发严重,眼睛几乎看不清东西了。重见光明成了宋瑞河的一大心愿。
  了解情况后,李冉冉发现老人符合“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的救助条件,便积极与老人沟通,打消其各种顾虑,为老人安排了术前相关检查并进行了手术治疗。“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重见光明。”宋瑞河感激地说。
  不只是宋瑞河,今年“百社帮百村”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得以实现。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吉峰表示:“‘百社帮百村’专项行动将持续开展,围绕低保、特困、留守人员等困难群体,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社会融入等各类关爱服务,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与村居群众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实现‘心愿融合、群体融合、服务融合’,既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也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社帮百村 纾困暖民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