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崇文重孝绵延千年,赵家湾村——
厚植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路子宽

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的赵家湾村。记者 姜伟 摄


  

□本报记者 张明昭 本报通讯员 辛凯 刘悦
  “近几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7月26日,在村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平原县龙门街道赵家湾村80岁老党员张有坤说。赵家湾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风培育和乡村振兴,崇尚文明新风、建设和美乡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建村千余年考出6位进士,是远近闻名文化村
  唐武德元年,赵、李两姓先祖从外地迁至此处建村,因村中有一大湾且赵姓人口较多,故名赵家湾,距今已有1400多年。据《平原赵氏族谱》和清代《平原县志》、民国《续平原县志》记载,赵家湾村从明嘉靖年间到清末共考出进士6人、举人11人、贡生25人。
  千余年来,赵家湾村一直是一个传统农业村,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及小杂粮等。“那时候靠天吃饭,遇到灾荒年景,乡亲们不得不外出逃荒,有的远走关外谋生。”张有坤回忆说。
  新中国成立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生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赵家湾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有了自己的承包地,生产效率极大提高,部分村民也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从1995年建起第一家工厂,到2007年村里土地完全被企业租用,赵家湾村进入全新发展模式。
借力县化肥厂扩建,村庄转型实现民富村强
  赵家湾村的发展离不开平原县化肥厂的扩建。这座建于1968年的企业,赶上了1994年化肥紧俏时期,赚得盆满钵满。县化肥厂发展步入快车道,急需扩建厂房、扩大生产。
  紧邻县化肥厂的赵家湾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最大受益者。为借好化肥厂的力,该村成立了运输队,专门为企业运送化肥,最多时有100多辆拖拉机往返于化肥厂和平原县火车站,一天能运输化肥3000多吨。
  “自那时起,赵家湾村成了十里八乡的富裕村,乡亲们有的跑运输、有的开饭店、有的建厂子,外村姑娘一听是赵家湾的小伙子,都愿意嫁过来。”村民张明祥说,从1994年开始,村集体收入增多,每年重阳节都会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米、面、油等福利。
  2017年,赵家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创办,按照“党建引领、联农带农、延链补链”的工作思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当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村庄美、村民富,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勤俭持家、崇文重孝的好村风更应传承光大。“大操大办是一种铺张浪费,红白事接待标准必须严格落实,各种攀比歪风必须刹住。”“作为党员,我们要带头抵制大操大办,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用实际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2015年,在赵家湾村的议事会上,党员干部如是说。于是,赵家湾村在平原县较早制定了村规民约,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60人摁下红手印。在党员干部带领下,目前,赵家湾村“新风公益基金”募集资金超10万元,其中,仅村民张少臣一人就捐款1万元。该村先后获评省级卫生村、德州市文明村等称号。
  2018年,赵家湾村王兴岐一家获评全国五好家庭。王兴岐家全家30多口人,四世同堂。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吃在一个锅里、住在一个大院里,秉持“孝为先、和为贵、诚待人、亲持之”的家风家训。他家婆媳关系和谐,婆婆生病住院,儿媳妇抢着伺候,从无怨言。逢年过节,小辈们买菜、买肉、包饺子,分工明确、齐心协力,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一直以来,我们强化党建引领,抓好乡村建设,抓实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和‘五老’作用,带动村民向善向上,日子越过越红火。”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勇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厚植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路子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