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育种、种养、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禹城市:农产品转化向“深”而行

保龄宝药用糖数字化车间


  

□本报记者 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 梁文忠 刘杰
  “从大豆的副产品大豆乳清废水中提取β-淀粉酶,提高了附加值,使大豆从论吨卖变成了论克卖。目前已形成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6月28日,山东禹王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军对记者说。
  大豆精深加工,只是禹城市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近年来,禹城市树牢“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着力抓好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科技载体、特色品牌建设,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形成了4条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链。目前,4条产业链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6家,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162亿元,带动就业6.8万人。今年6月,该市获评省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是德州市唯一。
4条产业链拓展精深加工
  禹王集团是一家大豆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大豆60万吨,年产大豆蛋白12万吨。2023年,该企业开始战略转型,从生产原材料,转为开发终端食品。做强“食”产业,研发植物肉、休闲素食、植物奶等植物基系列食品,全力推动大豆产业转型升级;发力“健”产业,研发小分子肽口服液、全价营养素系列产品,深耕医养产业;进军“药”产业,推动大豆产业链向医药领域延伸。新建了年产2万吨植物蛋白肉的食品加工厂,配备了全球第一条全自动化植物蛋白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加工基地。
  像禹王集团一样,其他农业龙头企业也在本行业前延后伸,如今已打造形成大豆链、玉米链、小麦链、奶链4条产业链,年可加工小麦200万亩、大豆300万亩、玉米500万亩的产量。玉米链上,聚焦玉米全株化利用,打造出全国唯一的“中国功能糖城”;小麦链上,建成全国沿黄小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豆链上,形成全国沿黄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奶链上,聚焦“特色奶业+旅游”,建成集农牧、养殖、加工、沼气发电、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奶业循环产业链。
龙头企业带动年增收2亿元
  从一粒玉米到功能糖产品,再到世界最大的功能糖基地,这是“玉米链”上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交出的答卷。“我们立足于玉米的精深加工,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做出了三大系列70多个品种的功能糖产品。1吨玉米只卖2000多元,1吨功能糖能卖到4万多元,产值翻了将近20倍。”公司企宣部副经理王冰说。
  实现产值翻番,离不开科技创新。该市大力培育科技载体,推进科技创新,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科技平台、培育科技人才、发展科技农业,使农产品加工产业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德州以上平台46个,均居德州市前列。实施“人才兴禹”行动,累计投入1.8亿元重奖人才。引导支持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健康产业园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保龄宝公司上马省级数字化药用糖示范项目后,运营成本由84万元/天降至55万元/天,产品合格率由92%提高至100%。
  在培育龙头企业上,禹城市制定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加大政策扶持,2023年投资2.78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形成了中国功能糖谷示范区、中国大豆产业振兴示范区两大产业示范区。通过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了龙头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步伐。目前,禹城市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6家,年营业收入162亿元。“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23.31万户,年增收2亿元。
200余种产品叫响“禹种不同”
  锦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通手纺”空心面,获得“禹种不同”品牌授权后,通过参加各地农展会,扩大了知名度,日产量从原来的1吨增长到3吨。
  品牌是打开高端市场的“金钥匙”,禹城市坚持品牌立市,通过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项、山东省著名商标5项、山东省名牌产品30项、国家免检产品2件、获批工信部全国工业品牌试点企业2家。“保龄宝”“忘不了”“福甜”“鸿兴源”等名牌驰名省内外。
  2021年,该市推出本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禹种不同”。目前,已授权产品200余种、企业30家,并有11家企业的13个产品获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通过品牌建设,禹城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功能糖区域品牌价值达到72.89亿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大豆分离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禹城市:农产品转化向“深”而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三农·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