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下放到乡镇——
“县镇同权”的德州探索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张娜 孙君怡
  自2022年开始,德州推动“县镇同权”综合改革,一组数据见证了这项工作的成果:
  21个乡镇(街道)行政审批服务分局和便民服务中心共计办理审批业务8.7万件、便民服务业务42.6万件,平均日办件量分别约为84件、339件,服务效率提升30%以上。
  各乡镇(街道)共组织开展综合执法检查3.8万余次、排查风险隐患2.1万余处,入企入户检查执法次数同比降低34.3%。
  “县镇同权”综合改革,通过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下沉,双向发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审批变“定点办”为“就近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业务;执法权下沉,解决基层执法“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审批同权的点和面
  行政审批试行“县镇同权”,德州在全省“首吃螃蟹”。
  2022年,我市在10个中心镇增设行政审批服务分局,作为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派出机构,推动机构、人员、窗口向乡镇延伸,构建“县镇一体化、扁平化”的政务服务机制。同时,在全省率先设立“县镇同权”线上服务专区,推行所有“县镇同权”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了中心镇政务服务“快办、易办、好办”。
  “审批服务‘定点办’模式下,办事跑腿成为群众和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范伟表示,在我市,受行政区划、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地处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周边10公里半径以外的乡镇(街道)占48.51%、15公里半径以外的占41.04%;齐河、禹城等地受“南北狭长”地理特点影响,地处远端的乡镇(街道)办事往返里程最远达80公里左右。
  破堵点,惠民生。“审批服务实行‘县镇同权’,将300余项权力事项下放至中心镇办理,变‘定点办’为‘就近办’,实现了一个平台高效快办,一张清单规范运行,一支队伍靠前服务,一个网点辐射周边。同时建立跨域通办机制,设立‘通办专窗’和‘县镇同权’线上服务专区,开展高效服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李伟说。
  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祝阿镇分局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项目“一天拿四证”、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推行建设项目全链条告知承诺制改革,全流程审批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以往去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需要耗费半天时间。实行‘县镇同权’改革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祝阿镇分局将服务直接延伸至园区、企业的门口,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让服务走在审批前。”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刘京杰介绍。
  2022年以来,10个中心镇政务服务平台共计办理审批业务6.4万件、便民服务业务25.8万件。
  今年2月2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县镇同权”和镇街底线工作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按照要求,增加行政审批服务分局设置,在10个中心镇审批服务分局基础上,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在县域范围内统筹机构编制人员,增设1个行政审批服务分局,辐射周边2至5个乡镇,实现县域内审批服务全覆盖。每个审批服务分局同步配套保障4名事业编制人员,专项用于充实审批服务力量。该举措正陆续落地。
  4月26日,德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黄河涯镇分局正式挂牌运行。
  “往年医疗机构校验都要往区政务服务中心跑,今年我们在镇上交了校验材料,由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帮办,这一来一回少跑60多里地!”黄河涯镇许庄社区卫生室负责人钟志军如是说。
  目前,全市有2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分局,共下派审批业务骨干104名,累计办理业务51.3万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在提点扩面的同时,还将增加进驻部门及事项,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驻部门与事项清单,推动户籍、税务、金融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实现高频服务事项“就近办”。
执法下沉的立与破
  5月10日,乐陵市铁营镇综合执法大队接到线索,有园区企业开展高处作业未报备,他们立即派人前去核实并进行现场处理,前后不超过15分钟。
  “在过去,发现这种情况,乡镇难以自己解决,需要上报乐陵市应急管理局派人处理,问题处理不够及时,就多一分安全风险。”该镇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树豪表示,现在处置效率这么高,是因为县级执法力量直接下沉到了乡镇。
  2022年起,我市创新推进县级执法力量下沉,推动公安(交警)、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应急、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县级执法部门下沉乡镇,做实做强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解决基层执法“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下转A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县镇同权”的德州探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